我家儿子聪明、淘气,是个精力旺盛的孩子。老公说,他开网约车经常加班,忙!而我在学校工作有双休,教育孩子这个“光荣”又艰巨的任务就交给我啦!
一转眼儿子迈入大学门槛,虽然在同一个城市也很少回家,即使偶尔回来,也会关起房门,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久而久之,总觉得孩子好像离我越来越远。
有次无意间听了写作研习社一位老师的课,她讲到适当的时候,可以做一个“懒”妈妈,把生活中一些决定权交给孩子。可是我家儿子已经大了,这时安排他去做事,他会听吗?思来想去,“人生如戏,全靠演技”这句话浮出脑海,额头一拍,有了:我决定“装病”。
以往周末每次他回家,都会日晒三竿才起床,之后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像一个小少爷。可这一天,我故意睡懒觉躺在床上没有做饭,等他没东西吃就会主动找我。果然,到了10点多“少爷”被饿醒了,跑来敲房间门找我,却看到我软绵绵地躺在床上,他好奇地问:“妈妈,你怎么了?”我忍住笑拿出毕生的演技虚弱地说:“可能昨晚起夜受凉了,身体不舒服。肚子疼,头也痛得厉害。”
儿子急切道:“那我给咱们点外卖吧,这样你也可以吃点东西。”我摇摇头:宝呀,你去煮点粥,热一点馒头,凑合吃一顿吧。妈妈肚子难受,不想吃外卖。儿子看我实在不舒服,赶忙点头,进了厨房。
一会听到他大喊:妈,盐在哪里?妈,醋在哪里?妈,油在哪里……我假装听不见,继续躺着。过了一会,听到他又自言自语:“哪个是盐,哪个是味精啊?怎么长得那么像!”一个多小时后,厨房里锅碗瓢盆碰撞的声音没了。他终于停止了叮叮当当,跑来喊我:“妈妈,起来吃饭了,我看着小红书学着做了一个鸡蛋饼,给您熬了小米粥,还炒了一个土豆丝……”
听着儿子讲自己的“战果”,我眼泪差点下来,赶忙坐起身,跟在后面走进餐厅,他快速把椅子拉开,让我坐下。第一次被儿子照顾,我有点激动。这一次“装病”偷懒,真的感受到了“养兵千日用兵一时”的甜头。
再后来老公在家时,我还“故伎重演”偶尔也装自己很累不舒服,催老公去厨房做一点食物,即使不好吃,我也会竖起大拇指使劲夸一夸。
自从我学会偷懒,少了很多唠叨的废话,自己渐渐有了“闲情逸致”,还利用闲暇报了一个成人书法班。邻居阿姨看到我经常在阳台那抄抄写写,就和我搭话。我笑着说,生活当中,要给自己适当地放假,要给别人机会。她若有所思:还是你们年轻人懂得生活呀!
是啊,“家”是大家的“家”,适当给自己松绑,不能总是大包大揽,给家人一个锻炼的机会,特别是孩子,更应该多“磨炼磨炼”。
今年春节,我终于退出了“厨房”这个“历史舞台”,一个我奋战十多年的“战场”,取而代之的是他们父子俩“上阵”。听着熟悉的锅碗瓢盆“交响曲”,我发自内心的愉悦洋溢脸上,为自己的“偷懒”成功开心!
博学睿智的杨绛先生说得对,“把自己还给自己,把别人还给别人。让花成花,让树成树”。我们应该学会放手,把自己和他人都回归到最初的状态,就像花应该自由的绽放,树应该自由的生长一样,我们也应该成为最好的自己。同时尊重他人的选择和成长,这是一种对生命的尊重,也是对自我成长的追求。从此我们的生活才彼此尊重,互相珍惜,生活才更加充满幸福的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