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炳绅
人是需要一定文化休闲活动的,不然就失去了很多乐趣,就会更加身心疲惫,就会感到一切都枯燥无聊。
然而,残酷的现实生活并不是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的。何况,现实再残酷,毕竟也是大多数人的生存基础和保障,不是想脱离就能脱离的;诗与远方再美好,往往也多限于精神层面,就如同植物那鲜艳翠绿的花叶。其实埋在土里一直往下扎的根须,才是供现实生活枝繁、叶茂、花鲜的基础和源泉。
看来,代表精神需求的诗与远方,应该是人们在生存得到起码保障、尽到自己一份家庭、社会和人生责任后的“适度放飞与放松”。
残酷现实好比是“食材”,诗与远方好比是烹调菜肴的“调味品”;如果说前者是赖以生存的庄稼种植,那么后者则是调剂生活的养花种草。前者是辛苦劳动;后者是有趣活动。
换言之,养花种草,陶冶情操,这个可以有;油盐酱醋,调和美味,这个也不能少。但是该种的庄稼不能荒废,所需的食材不能没有,否则就会喧宾夺主、本末倒置。
人们需要诗与远方,因为它能带来愉悦和放松,能开阔人的眼界,升华人的境界,但它还要取决于能否具备此目的之条件。比如资金条件、身体条件、时间条件和家庭条件等。
有些人工作紧张,有些人家务繁忙,有些人生活拮据,还有些人年迈体弱甚至长期卧床、饱受痛苦折磨,试想,他们又如何能随便说得起那种大话,满足得了那种愿望,又哪有那份闲心和奢望?
当然,对于年轻力壮、兜有闲钱、时间充裕、无忧无虑包括好玩好动的人来说,尤其对于有人给自己做坚强后盾者来说,能适度走出去开开眼界,能随时读读诗、写写诗,无疑是件非常惬意抒怀的事情。但如果是建立在一种肆无忌惮地给别人增添负担来独享其乐、坐吃山空,甚至不过是以自己未来或别人未来为代价,满足个人一时的兴奋和意愿,那么这种有自私之嫌的“诗与远方”,还是不要也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