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荆泉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5年07月04日 星期五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郭玉鑫

  项梁是项羽的叔父,曾经因为杀人带着项羽逃到吴中避难。当时吴中的贤士才能都在项梁之下,所以项梁得以经常操办当地的大徭役和丧事。项梁总是借着这个机会,暗中用兵法训练和管理年轻人,希望能够了解吴中子弟的才能,以便他日能让这些人为自己所用。

  陈胜吴广起义爆发后,项梁叔侄杀了会稽太守殷通以示响应。随后,项梁征集吴中下属各县的壮丁,得到精兵八千人。他秉持任人唯贤的原则,安排吴中有才能的年轻人担任校尉、司马等要职。有一个人因为没有得到重用找项梁理论。项梁说:“前些时候咱们一起操办过一桩丧事,你没能完成我分派给你的任务,所以我不能任命你。”项梁的说辞有理有据,众人听后都对他的安排心服口服。曾经的有心之举,为他解决了官职任命的麻烦。

  《孙子兵法》说:“将军之事,静以幽,正以治。”也就是说,主持军事行动,要做到考虑谋略沉着冷静,管理部队公正严明。项梁正是做到了这一点,才能率领军队攻城略地,数次打败秦军。

  但胜利总是容易冲昏人的头脑。几次胜仗后,项梁越来越不把秦军放在眼里。这时候,有个叫宋义的人劝说项梁:“打了胜仗,如果将领骄傲,士兵怠惰,那么一定会遭遇失败。现在士兵怠惰了,秦兵却一天天增加,我为您感到担心啊。”宋义言辞委婉,句句发自肺腑,但是项梁却没能听取宋义的劝谏,去整顿士气,而是执意继续与秦军作战,结果在定陶之战中兵败,死于秦将章邯之手。

  老子曾说:“慎终如始,则无败事。”这句话警示我们,做一件事,无论是开始还是结束,都应当时刻保持谨慎小心的态度,这样才能避免失败。项梁所欠缺的,正是始终如一的审慎态度。

  唐太宗是一代明君,在他统治期间,政治清明、经济复苏、文化繁荣。但他也曾因功业日隆,生活越发放纵奢靡。他大兴土木修建庙宇宫殿,广求珍宝器物,频繁四处巡游,劳民伤财。基于这种情况,贤相魏征及时写就《谏太宗十思疏》来规劝唐太宗。在奏疏中,魏征总结历史的兴衰规律,尖锐地指出“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的历史规律,直接点明历代帝王开头做得好的确实有很多,但是能够保持到底的却少之又少。进而顺理成章地以“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来告诫唐太宗,提醒他想要成就一番功业,需要做到慎终如始。

  唐太宗看过奏疏后,意识到了自己的问题,悬崖勒马,欣然接受魏征的谏言,并亲自给魏征写了答复诏书,承认自己的过失,赞扬了魏征的劝告。事后,唐太宗还把魏征的奏疏放在书案上,作为自己为政施治的警戒。这一举动既展现了明君虚怀纳谏的胸襟,也成就了“以铜为镜”的千古佳话。

  《诗经》里说:“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对照项梁与唐太宗的一成一败,令人不禁感慨:做到“慎终如始”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情。因为人生最大的考验,往往不在起步时的艰难,而在巅峰时的清醒。这不仅是对为政者的警醒,也是我们每个人立身处世的课题,要有水滴石穿的持久耐力,更需要有成功失败均坦然的从容心态。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1版:要闻
   第2版:要闻
   第3版:综合
   第4版:高温下在劳动者
   第5版:天下
   第6版:文体
   第7版:荆泉
   第8版:公益广告
7
荆泉
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小声点儿!咱不声张
曹操为何重赏力阻出兵者
国资国企是国家发展、稳定、繁荣与人民生活幸福的根本保障
滕州日报荆泉7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2025-07-04 2 2025年07月04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