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林昊 报道
本报讯 今年以来,我市全方位、全链条提升食品安全治理水平,强化药品经营秩序监管,不断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全市食品药品安全形势持续稳中向好。目前,全市有效经营食品生产经营单位27790家,有效经营药品经营单位1634家。
我市坚持高位推动与高标谋划相结合,将食品药品安全工作纳入政府年度重点任务,分阶段有序推进,进一步督促落实食品安全属地管理责任、行业主管责任、部门监管责任和企业主体责任,构建起权责清晰的责任体系,为食药安全工作奠定坚实基础。深化食安农安公安“三安”联动,持续完善跨部门协同监管机制,在数据共享、风险会商、案件查办、支持保障等方面实现全链条、全环节贯通,形成强大监管合力,打破部门壁垒,提升协同作战能力。
我市聚焦食品药品安全治理,积极构建“部门协同、分级负责”的责任体系,紧盯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和敏感时段,强化事前预防与事中动态监管,通过拉网式风险隐患排查、精准化执法打击,对发现的隐患实行台账管理、清单销号,做到“打早、打小、打了”,持续压实食品药品经营单位主体责任,规范生产经营秩序。加大肉及肉制品专项整治,检查肉类产品生产经营主体440余家次,开展食品生产企业落实主体责任大排查、大整治、大提升专项整治行动,检查食品生产企业289家;组织开展“你点我检”专项检测103批次,完成食品安全抽检监测2050批次,农批市场和校园大宗食材供应商完成食用农产品快检5779批次,药品抽检50批次;高效处理群众诉求,受理药品投诉举报904件、食品投诉举报5335件,形成监管闭环,提升治理效能。
我市全力推进351家学校食堂“互联网+明厨亮灶”建设,实现平台远程监管,吸引1.1万人次家长代表参与监督,形成“学校、家庭、监管机构”互相联动、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开发药食同源进口商品追溯系统,实现小茴香、丁香等产品进口2550余吨。创新实施“潮汐摊点”管理模式,以“疏堵结合”为原则,对校园周边食品摊贩经营情况展开摸排,共摸排城区流动商户经营底数2600余家,划定16处“潮汐摊点群”,妥善安置721家流动摊点;常态化开展食品摊点夜查行动,严格按照“六项标准”进行全流程指导规范,建立“一户一档”监管档案,共计检查各类食品经营户605家,下达健康证办理通知378户。
我市坚持专项治理与日常监管双轮驱动,聚焦药品经营领域突出问题,严厉查处执业药师“挂证”“人证分离”等违法违规行为,累计排查药店354家。充分发挥镇街网格化管理优势,加强网格化排查,建立“网格+监管”工作机制,组织网格员开展全链条问题线索摸排,实施全过程动态监管,将食品药品安全监管触角延伸至基层末梢,实现问题线索实时上报、快速处置,有效提升基层治理效能。深入落实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吹哨人”制度,鼓励企业内部人员主动揭露违法违规行为。选聘30名外卖骑手为食品安全监督员,形成“移动哨岗”,织密社会监督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