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先生说:“人,即使活到八九十岁,有母亲便可以多少还有点孩子气。失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里,虽然还有色有香,却失去了根。”
不知从何时起,我很害怕母亲衰老,害怕皱纹爬满母亲的眼角和脸庞,害怕母亲身材走样,肥肉蚕食她原有的娇美,更害怕母亲因了衰老而不再健康,甚至在某一天离我而去。尤其看到朋友圈里同龄人的母亲,她们看上去苗条健康,我便更加焦虑了。于是,远在千里的我,日日通过电话勤恳地督促母亲锻炼身体,不厌其烦地通过微信提醒她饮食清淡,少看手机多运动。
知女莫若母。母亲说,她知道我是为她好。于是,她很是配合我,时常把她做的饭菜拍照发我检查,有汤有菜,荤素搭配,清清爽爽。有时候她忙得忘记拍照了,也会通过电话或微信向我我口头描述她当天的饮食,我也会在母亲上万的微信步数旁点亮小红心。一连几个月都是如此,我和母亲似乎已经达成了默契。
有时候和母亲视频通话,她还向我展示她坚持的成效,让父亲举着手机,她走到离手机镜头稍远些的地方,方便我能看到她身材保持的成果。我也会在镜头的另一端夸赞母亲:肚子确实小了好多,腰身都有了,看起来年轻多了。挂了电话,想着母亲状态的变化,我仍觉得开心,越发觉得我的日日督促“有意义”。
一天,我照常在晚饭后给母亲打电话,督促她去散步消食。母亲竟一改往日的依顺,在电话那头略带愠怒地说道:“胖就胖吧,老就老吧,人总归是要老的。”我听出了母亲的不耐烦,以为她心情不好,便耐心地询问是不是家里发生了什么事。母亲解释道,并没什么特别的事,就是家里琐事多,不仅有年迈的祖父母要看护,还有鸡鸭猪要照料,确实好难做到每天散步,有时候收拾好家里都已经八点了,其他散步的邻居都回家了,但不去又怕我问起没法儿交代,母亲只得硬着头皮晚上八九点还出门散步。
听完母亲的话,我才明白,我每日的督促在她心里已经成了负担,母亲在我的“关爱”面前,就像是没按时完成作业的学生,害怕被老师在课堂上点名抽查。
而我,为了把母亲年轻的形象留在自己心中,留在我的朋友圈里,一厢情愿,甚至简单粗暴地规定母亲的生活和饮食。虽然这些“规定”在我看来于保持健康和年轻大有裨益,但对母亲而言却是我给她下达的不接地气的“任务”。几个月来,母亲为了满足我的期待,不让我失望,一直背负着重压而隐忍地坚持,向我“打卡”完成任务。
想到这儿,我真为我的自私和虚荣感到羞愧!
我希望母亲年轻健康,但我更希望她开心,没有负担轻松地享受生活的每一分每一秒。如果年轻健康的身体,只是用来对抗生活给予的重压,那重压之下,这副看起来健康的躯体又能支撑多久呢?
我再也不能打着“为她好”的旗号,去规定安排母亲的生活了。
想通了这点以后,我不再每天关注母亲的微信步数,转而鼓励她按照自己的想法和节奏生活。我知道:当母亲窝在沙发上,眯着眼睛盯着手机屏幕微笑时,那是她在享受她独有的闲暇,也是已经步入老年的母亲融入这个世界的一种方式。
我爱母亲,就更应该尊重她的生活方式,任她自在地在她的时空里舒展绽放。因为,束缚不是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