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刷到一个视频:小女孩得了奖状,倒坐在妈妈的摩拖车上,把奖状放在胸前,挑动着眉毛。这一幕不禁让我想起儿子小时候的“花式”炫耀,偶尔在茶余饭后调侃他,别有一番滋味。
那时,儿子在县城读幼儿园,婆婆独自照顾他,每周五我从乡下回县城陪伴他两天。有一次我在幼儿园接到儿子,他背着书包蹦蹦跳跳地向我跑来,我瞧见他袖子挽得很高,在众多的孩子中,他头仰向天空,挥着手的样子像一只骄傲的孔雀。我快步迎上去,定睛一看,他的左臂上盖着很多个鲜红的印章,我故意问他:“儿子,手臂上是什么?”儿子煞有介事地用右手指着印章:“妈妈,这是吃饭乖乖章、这是睡觉乖乖章、这是扫地乖乖章……”
儿子一本正经的样子,引来了周围家长们的赞叹,“哇,好棒”“呀,能干”,那一刻他成了所有人关注的焦点,我赶紧拉着他的手:“儿子,低调,低调……”或许儿子并不明白低调是什么意思,他眨着眼睛,埋着头,边走边数,“一、二、三,三、二、一……”
那晚回到家,我让他到水槽洗手,不小心一点水溅到了小印章上,红色的晕圈有点模糊,儿子斜着眼睛,嘟囔着嘴,半天都不说话。
随着儿子慢慢长大,这件事多次成了我调侃他的谈资。
儿子上初中时,我调入了县城中学上班。为了方便照顾他和了解他的实际情况,我和他商量,让他进入我上班的学校,儿子与我约定不能告诉同学他的身份。
有一天我当值周,出早操时,儿子差一分钟迟到了,被拦到操场外。我双手背在后面,简单说了几句后,要求他们报出班名。谁知儿子挤眉弄眼地看我,我装着没看见,在他们面前踱来踱去,用本子记录了班级和名字。
走到他面前时,他低着头,我直接写上了他的信息。他们回班级时,只听见另一个同学边走边问他:“你认识那个老师吗?”儿子挑着眉,靠近那个同学的耳边:“岂止是认识,熟悉得很。”他昂着头的模样让我忍俊不禁。从那以后,儿子更与我保持距离了,校园相遇时眼光从未与我对视过。
中考放榜那天,儿子又像一只骄傲的公鸡,伸长脖子望着天,气呼呼地说:“我是凭自己实力考上的,与你没有关系。”结果他又悄悄地对外婆说:“不是我妈严格要求,我可能连高中都考不上哟。”儿子还嬉皮笑脸地央求外婆千万别告诉我。
现在儿子已长大成人,他成长的经历也早已随着光阴留在了记忆深处,那些“花式”炫耀也成为他成长过程中的一部分。每个孩子曾在小小的心灵深处藏着希望被认可的期待,即使在面对自身问题时,也想扭转乾坤,在他人眼里成为一束耀眼的光。尊重每一棵幼苗,也许将来他们就是门前的参天大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