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城事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5年07月29日 星期二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世界肝炎日:社会共治 消除肝炎

  2025年7月28日是第15个“世界肝炎日”,今年的宣传主题是“社会共治 消除肝炎”。为持续提升全民病毒性肝炎防治意识,推动病毒性肝炎防治工作,结合我省实际,山东省疾病预防控制局在全省开展世界肝炎日宣传周活动,旨在动员全社会共同参与,尽早实现“消除病毒性肝炎公共卫生危害”的目标。

  病毒性肝炎是一组由不同病毒引起的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传染病,主要包括甲型肝炎、乙型肝炎、丙型肝炎、丁型肝炎和戊型肝炎等。不同类型的病毒性肝炎,在传播途径、临床表现、疾病转归等方面各有特点。

  一、“病从口入”——甲型肝炎

  甲型肝炎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即通过食用被甲肝病毒污染的食物或水而感染。甲肝通常发病急,患者常出现发热、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黄疸等症状。多数患者预后良好,一般不会发展为慢性肝炎,病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但在一些特殊人群中,如老年人或原本就有基础疾病的患者,甲肝病毒感染可能导致较为严重的病情。

  二、“多面杀手”——乙型肝炎

  乙型肝炎病毒传播途径较为复杂,主要通过母婴、血液和性接触传播。母婴传播是我国慢性乙肝最常见的传播途径。需要强调的是,共同吃饭、工作和握手等一般生活接触是不传播乙肝病毒的。在过去,由于医疗卫生条件限制以及对乙肝传播途径认识不足,我国乙肝病毒感染率较高。山东省自1992年开始在新生儿中推广乙肝疫苗,通过多年努力,15岁以下儿童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从1992年的8%下降至目前的0.03%。乙肝病毒感染后,部分患者可能处于无症状携带状态,难以察觉。然而,病毒在体内持续复制,会逐渐损害肝脏细胞,长期可发展为慢性肝炎、肝硬化甚至肝癌。

  三、“隐匿破坏”——丙型肝炎

  丙型肝炎主要经血液、性接触和母婴传播。日常普通接触不会被传染。丙肝病毒感染后,多数患者在初期症状不明显,很容易被忽视。约60%-80%的急性丙肝患者会进展为慢性丙肝,随着病情进展,肝脏纤维化程度逐渐加重,其中15%-20%可发展为肝硬化和肝癌。

  四、“乙肝帮凶”——丁型肝炎

  丁型肝炎病毒较为特殊,它只能在乙肝病毒感染的基础上发生重叠感染。也就是说,只有先感染了乙肝病毒,才有可能感染丁肝病毒。丁肝病毒的传播途径与乙肝相似,丁肝的存在会使乙肝患者的病情更加复杂和严重,加速肝脏疾病的进展,治疗难度也更大。

  五、“孕妇高危”——戊型肝炎

  戊型肝炎同甲型肝炎一样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被戊肝病毒污染的水源或食物是主要的传染源。在沿海地区,因食用未做熟的贝类等海鲜,戊肝时有散发或小规模流行。戊肝多为急性发病,症状与甲肝相似,但孕妇感染戊肝后,病情往往较为凶险,可能出现肝功能衰竭,导致流产、死胎等严重后果。

  (据《齐鲁晚报》)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1版:要闻
   第2版:要闻
   第3版:综合
   第4版:城事
   第5版:天下
   第6版:滕州风物
   第7版:荆泉
   第8版:公益广告
城事
传承中医药文化 提升全民健康素养
夏季安全指南
科学预防 消除肝炎
世界肝炎日:社会共治 消除肝炎
善行巴士“童话车厢”亮相街头
滕州日报城事4世界肝炎日:社会共治 消除肝炎 2025-07-29 2 2025年07月29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