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荆泉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 刘琪《看不见水的鱼》读后
魏咏柏
~~~ 刘柏科
~~~—— 读《夏天只是西瓜做的一个梦》
王玉美
~~~ 路来森
2025年07月31日 星期四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西瓜做的夏日清梦
—— 读《夏天只是西瓜做的一个梦》
王玉美

  在燥热的夏日,《夏天只是西瓜做的一个梦》像一阵带着瓜香的风,裹挟着水墨的诗意与古典的清凉,为读者搭建起一座消夏的秘密花园。作者鱼山饭宽以西瓜为舟,载着我们从立夏驶向立秋,在100张脑洞画与90首季候诗里,打捞被暑气蒸腾的悠然与童趣。

  西瓜在作者笔下,是打破常规的魔法道具。传统水墨与新鲜脑洞碰撞,让瓜籽成了雨滴,瓜瓤化作云彩,瓜皮变身为舟船、穹顶,甚至是困住夏日精灵的水晶宫。看那幅“瓜皮作舟”,墨色的瓜皮载着小人儿漂浮在绿波上,瓜瓤的红成了天边霞,分不清是在水上行,还是在云里飘。这种“以瓜观物”的奇思,把西瓜从餐桌食材变成了审美媒介——它不再只是消暑的果肉,而是通往奇幻世界的任意门,每一道纹路里都藏着一个如梦似幻的小宇宙,让读者忍不住惊叹:原来夏天可以这样“吃”,这样“玩”,这样“想”。

  画集的时序编排,是一场沉浸式的夏日漫游。从立夏的青涩试探,到立秋的淡淡怅惘,鱼山用西瓜画串联起季节的脉络。小满的瓜田刚结出青涩的希望,芒种的西瓜已染上成熟的绯红,夏至的画里,西瓜裂开的缝隙都透着炽热,小暑、大暑则用瓜皮的阴凉、瓜瓤的甜润对抗暑气。读者跟着画页翻折,仿佛真的在夏日里走过一季,看西瓜从生长到成熟,感受时序流转里的细微诗意。这种编排,让一本画集有了时间的厚度,成了可以陪伴整个夏天的“节气指南”,每天翻开,都能找到当下的时令共鸣。

  古人的季候诗穿插其中,是古典与现代的清凉对话。“春去夏犹清”的疏朗,“清秋时节近”的怅惘,书中抄录的诗词,不是生硬的点缀,而是画境的延伸。看罢水墨西瓜图,读一句“荷风送香气”,画里的瓜香与诗中的荷香便缠在一起,在书页间酿成独特的夏日芬芳。这种古今交融,让消夏有了文化的分量——我们吃着西瓜消暑的同时,也在传承古人“避暑有术”的审美,从水墨的趣味里,从诗词的意境中,找到对抗暑气的精神清凉。

  鱼山饭宽的水墨,藏着中国式的生活情趣。他画西瓜,也画藏在西瓜背后的生活:吃瓜的小人儿憨态可掬,偷瓜的狸猫俏皮灵动,就连瓜皮上的蚂蚁,都透着烟火气。这些画没有宏大叙事,只有对日常小美好的捕捉,像把夏日里最不起眼的吃瓜瞬间,淬炼成发光的珍珠。在他笔下,西瓜是平民的审美符号,是中国人消暑记忆的载体,更是连接传统与现代、生活与艺术的纽带。看这样的画,会想起儿时蹲在树荫下啃瓜的时光,会懂得原来最平凡的夏日风物,也能成为艺术的灵感源泉。

  对于被暑气困在空调房里的现代人,这本书是一味治愈的“凉药”。它让我们暂时放下手机与焦虑,跟着水墨西瓜回到自然,回到儿时的夏日午后。画里的瓜香、诗里的清凉,像一把蒲扇,轻轻摇走心头的燥热;脑洞大开的想象,像一支棒冰,在味蕾没来得及察觉时,就把清凉送进心里。它提醒我们:夏天不该只有汗水与疲惫,还有西瓜裂开的脆响,还有躺在竹椅上看云的悠闲,还有把平凡日子过成诗画的想象力。

  《夏天只是西瓜做的一个梦》不只是画集与诗选,更是现代人的“消夏哲学”——用传统水墨激活想象力,用古典诗词滋养审美力,用平凡西瓜重构对夏天的感知。它让我们明白,消暑可以很文艺,夏天可以很有趣,只要愿意像鱼山饭宽一样,给西瓜插上想象的翅膀,给生活留出诗意的缝隙,每个夏日都能变成一个清甜的梦,在水墨与诗词里悠悠荡漾,永不消散。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1版:要闻
   第2版:要闻
   第3版:综合
   第4版:城事
   第5版:天下
   第6版:话题
   第7版:荆泉
   第8版:公益广告
当我们谈论水时鱼游过窗口
滕州国企之光 共筑时代华章
西瓜做的夏日清梦
读书令人醉
滕州日报荆泉7西瓜做的夏日清梦 2025-07-31 2 2025年07月31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