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荆泉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5年08月01日 星期五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不抢生民生意
刘诚龙

  “我立此园种菜,以供家中啖耳,乃复卖以取钱,夺百姓之利邪?”

  说这话的是柳元景。南北朝有个宋国,史称刘宋,柳元景正是刘宋大将与大臣。他祖籍山西,曾祖时候迁到湖北,世居襄阳,“元景少便弓马,数随父伐蛮,以勇称。寡言语,有器质。”他是勇将,“猛气咆勃,所向无前,当其锋者无不应刃而倒。”他也是仁将,曾俘敌众多,“诸将欲尽杀之,元景以为不可,乃悉释而遣之。”善待俘虏,俘虏“皆称万岁而去”。

  柳元景建功立业,位列公卿。战后转入和平时代,刀枪入库,马放南山,柳元景担负起了行政工作,由军务转政务,多行休养生息之政,努力让百姓过好日子。

  柳元景居所边上,开垦了数十亩地,种萝卜种白菜,种瓜果蔬菜,规模不大也不小,柳元景雇了一人给他打理菜园。菜太多,一家人吃不完,菜工便挑到市场去卖,一年下来,除自足外,竟然赚了二万钱。

  柳元景是老将,有老作风,为官厚道,他雇的这菜工,也是老实人,“守园人卖得钱二万送还宅。”柳元景吃了一惊,他只想自种放心菜,供自家人吃,居然还能卖钱?他跟菜工说:“我立此园种菜,以供家中啖耳,乃复卖以取钱,夺百姓之利邪?”这二万钱,他一分钱也不要,“以钱乞守园人。”

  柳元景这般处理卖菜所得,跟众官所为高下立判,“时在朝勋要,多事产业,唯元景独无经营。”柳元景“独无经营”,就是领朝廷工资,什么产业也没搞。他只开垦了一块菜园,菜多吃不完,去街头自己卖,这个如何说是“夺百姓利邪”?柳元景认为,这不是一把菜,这是一条路:官家种菜,拿去市场卖,则会使其他菜农之菜,不是菜价贱了,就是卖不出去了。菜农小贩是最底层者,他们一家生计在此,从他们口中夺食,于心不忍。

  柳元景拒收自家卖菜钱,不是高尚之事,这是做官的基本伦理,古之贤能仁仕都是这么干的,“故公仪子相鲁,之其家见织帛,怒而出其妻,食于舍而茹葵,愠而拔其葵。”春秋时节,鲁国宰相公仪子当鲁国宰相,那次下班回来,看到爱人在织布纺棉,他操起棍子把纺车砸了;又某次回家,吃了冬葵菜,他家人说这是自家种的,公仪子听了,很愤怒,把自家菜园葵菜,全给拔掉了。

  这是干啥呢?人不明所以,以为他在发神经,谁知他是在振精神:“吾已食禄,又夺园夫红女利乎?”国家给了工资,你应该把工资再消费出去,给菜农给纺织工去增加收入,你种了菜,你织了衣,你就不去市场了,那农业发展不起来,那纺织业发展不起来,那农民就没收入,那工人就没工资。升官发财两条道,当官绝不能当老板,当老板就绝不能来当官。当官干事业好了,产业应该留给老百姓去,不能啥路都自家“占道经营”,都去“垄断产业”,须给老百姓一条活命路。

  这是古来的善政伦理,后来却是渐渐不行了,汉朝董仲舒曾痛心疾首:“及至周室之衰,其卿大夫缓于谊而急于利,亡推让之风而有争田之讼。”周朝衰败后,文明也开始衰落,士大夫没有了退让之风,只有争田之讼,恨不得天下所以生意都由自己去经营,去垄断产业,“身宠而载高位,家温而食厚禄,因乘富贵之资力,以与民争利于下,民安能如之哉?”

  公仪子与柳元景都坚决拒绝与民争利,稍有区别的是,公仪子都不准家人搞自耕自足,工资来于民要还于民,柳元景没那么激进,他是自己种菜自己消费,两人都不容许家人做生意,去挡百姓活路,却是一样的。种菜这般蝇头小利,都不让百姓赚,“民日削月浸,浸以大穷。”这是国之大不祥,“夫已受大,又取小,天不能足,而况人乎?此民之所以嚣嚣苦不足也。”

  柳元景出身贫寒,有个小故事,挺有意思,“元景少时贫苦,尝下都至大雷,日暮寒甚,颇有羁旅之叹。”大冬天的,瑟瑟缩缩躲在墙角下,有老人见了,左看右看,笑了,“君方大富贵,位至三公。”柳元景苦笑,什么大富贵,什么三公九卿,“人生免饥寒幸甚,岂望富贵?”柳元景后来贵了,确乎位至三公了,只是谈不上富,当官只与民做主,当官不与民争利,柳元景并不“穷怕就猛贪”,而是不忘初心,与民共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1版:要闻
   第2版:要闻
   第3版:综合
   第4版:金色年华
   第5版:天下
   第6版:文体
   第7版:荆泉
   第8版:公益广告
7
荆泉
不抢生民生意
同流合污是个危险活
刘备早该弃徐州
国企之光,照亮城市发展之路
滕州日报荆泉7不抢生民生意 2025-08-01 2 2025年08月01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