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荆泉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7
~~~
~~~
~~~ 钟读花
~~~王凤娟
~~~ 刘继红
~~~ 葛新胜
~~~ 孙福攀
2025年08月04日 星期一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生活小景
孙福攀

  晨起开门,地上微湿,却非落雨,乃是露水。天穹青白,似一张素净的宣纸,尚未落墨。草叶上的露珠颤巍巍的,映着初生的光亮,风一过,便悄然滑落,无迹可寻。韩退之所谓“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大约便是这般境界。我踏着微湿的石径向前走,鞋尖不一会儿便染上些微潮痕,又凉又软,仿佛大地在絮絮低语,用清凉之吻问候着尘世的步履。

  走出巷口,菜市已热闹起来。菜摊子上堆着水灵灵的瓜菜,红绿相间,浓淡相宜。一位卖菜的老者,戴一副老花镜,镜片蒙着薄薄一层雾气。他见人来,便摘下眼镜,用衣角细细擦拭镜片。镜片擦亮了,他便又戴上,眼神也亮堂了,笑意便顺着眼角的皱纹一层层漾开。他称菜时,秤砣沿着秤杆一路小跑,最后尾端高高翘起——他总要让秤杆尾端翘起得格外高些,再添一把碧绿香菜塞进袋子,仿佛这斤两之外的一捧翠色,是他慷慨赠予世界的额外甜头。我不由得含笑接过,那翠生生的菜叶上还凝着未晞的晨露,宛如彼此心照不宣的温存信物。

  菜市归来,见邻家阿婆正在侍弄门前几盆花草。我走近细看,花草丛中竟还夹种着几棵小葱与蒜苗,青白相间,葱蒜的辛辣气息混着花草的淡香,竟也自有一番和谐。阿婆见我驻足,便招呼我道:“蒜苗长得旺,掐一把回去下面条吧。”她皱纹里的笑意,如同花盆里葱蒜与花草的交织——人生诸味,原不必分得那么清楚,只要土里扎根,枝头向阳,便能各自生发,彼此映照。我欣然应允,那葱蒜被掐断时散出的辛烈气息,竟也沾上了几分人情的暖意。

  午间日头朗照,天蓝得如同水洗过一般,干净得无一丝杂色。几个小儿在巷子深处追逐嬉闹,笑声清脆如珠玉迸溅,引得邻家窗台上蜷着晒太阳的猫儿,也懒懒地抬了一下眼皮。孩子们追逐的身影掠过斑驳的老墙,仿佛活泼的墨点,在巷子这幅古旧画卷上跃动起来。他们并不为奔向何方,只是单纯欢喜于奔跑本身,仿佛脚底生风,便踏平了人间一切界限。我坐在窗内,听着那无忧的声浪拍打院墙,内心如院中角落那口盛满阳光的浅水缸,被这纯粹的笑语注满了,微微漾动。

  傍晚时分,邻居家的小女孩轻叩我的门,双手捧着一只粗瓷碗,碗中盛着刚煮好的槐花汤,汤色清亮,浮着星星点点洁白的花瓣。她仰起小脸,眼神清亮如洗:“我奶奶新做的,分你尝尝。”我道谢接过,碗壁温热熨帖,轻轻搅动,几片细小的槐花便悠悠浮沉起来,仿佛碗中另藏了一个玲珑乾坤。此时窗外暮色四合,薄薄的灰蓝漫染天空,归鸟驮着一天的光阴掠过檐角。我品着清甜微涩的汤水,这碗汤里的滋味,竟也混入了薄暮时分那柔和的安宁。

  生活之书,原无甚惊心动魄的章节。然而细察之下,处处缀满着无声的馈赠:菜篮里多出的那一把青翠,邻人递来的一碗槐花清甜,孩子奔跑时抛落的笑声,老人擦亮眼镜后澄澈的目光……这些琐屑光景,仿佛韩退之笔下润物无声的微雨,悄然渗入心灵的土壤,最终开成了草色连天的春意。

  原来生命之丰饶,恰在于这些微小光亮的聚拢与映照——它们如同浮在槐花汤碗里的清白花瓣,载沉载浮,不喧哗,却自有其重量与温度。人间烟火升腾处,原来无需寻访桃源,自有滋味悠长;我们日日穿行于这细小的暖流之中,便是行走在无边的春原之上。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1版:要闻
   第2版:要闻
   第3版:综合
   第4版:城事
   第5版:天下
   第6版:滕州风物
   第7版:荆泉
   第8版:公益广告
7
荆泉
风,从水面吹过
城建长卷,写给大地的史诗
“上吊绳”与“捆仙索”
像野草一样
生活小景
滕州日报荆泉7生活小景 2025-08-04 2 2025年08月04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