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晗 报道
本报讯 近日,市汉画像石馆举办了“一言九鼎”——手作青铜器公益活动,丰富了青少年的业余文化生活。
“随着文明的进步与冶炼技术的发展,青铜鼎凭借坚固耐用、造型华美的特点,逐渐取代陶鼎,成为宴饮祭祀中重要的礼器。青铜新铸时呈金色,因在地下沉睡千年,铜与土壤中的水发生化学反应,表面生成一层厚厚的青绿色铜锈,故而得名‘青铜’。”在现场,市汉画像石馆社教老师以甲骨文字引出文物鼎,介绍了鼎最初是烹煮食物的器物,由黏土精心烧制而成。随后,社教人员又以图文结合的形式介绍了青铜器的分类与纹饰,孩子们听得入迷,不时发出惊叹声。
在手作环节,社教老师向青少年讲解制作步骤后,孩子们便迫不及待地动手操作。完成青铜器的轮廓拼贴后,他们在牛皮纸上写下甲骨文字,再用深绿色蜡笔涂抹底色,模拟青铜氧化后的古朴色泽,接着勾勒出青铜纹饰。一件件庄重而精巧的“青铜器”在青少年的手中诞生。
此次活动,从青铜器的造型特征、纹饰艺术和历史价值等方面,解读了文物背后的故事。青少年在沉浸式手工体验中“复刻”文物,进一步加深了对青铜文化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