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有条不成文的规定:谁做饭,谁不洗碗。
这规矩起初是我定的,源于某次家庭会议——其实就是在饭桌上,我宣布了这个“公平公正”的方案。老公从饭碗里抬起头,翻了个白眼,腮帮子还鼓着红烧肉,含糊不清地说:“夫人英明,在下遵命。”
第一周,我忍不了老公拖沓的坏毛病帮他洗了三次。于是在水槽前刷碗时,终于醒悟这规则对我极为不利。
“规则要改,”我开始谈判,“应该吃完饭接着洗碗,不能拖沓。”他冷笑道:“是你着急,我又不影响你第二天的使用。”
于是我改变策略,早吃完饭的刷自己的碗,吃得慢的要刷自己的碗和盘子。于是每次吃饭,我都讲笑话,老公一笑就吃不快。这招起初有效,我连续两天逃脱了洗碗命运。但第三天,他学乖了,任我讲得天花乱坠,他只管埋头苦干,嘴角都不抬一下。
“你昨天那个笑话其实挺好笑的,”洗完碗后他对我说,“笑意在胸腔里震得发疼,表面却还得绷着。”
我竟有些自豪。
最激烈的一次,我们同时放下筷子,异口同声:“我吃完了!”
争执不下,我们决定用石头剪刀布定胜负。我出布,他出剪刀。我不服要求三局两胜,他却连赢三局,指尖翻飞如预言家——后来才知这位是心理系剪刀石头布冠军。
婚姻啊,就是明明知道对方耍心眼,却还是忍不住笑出来。
转折点发生在上个月。“你怎么吃这么慢?”我问。“因为,”他微微一笑,“今天的碗我想洗。”我愣住了。这比他说要离婚还让我震惊。他擦着碗沿的水渍,声音轻得像羽毛:“你明天不是要职称答辩吗?今晚得多准备准备。我洗碗,你好好去看资料吧。”
某天刷手机时,我突然看到一段视频:有一位101岁的老奶奶和孙子孙媳妇一起吃饭,孙媳妇很快就吃完了。奶奶看看埋头苦吃的孙子颤颤巍巍地站起来,把米饭倒在手上就离席了,留着孙子在饭桌前目瞪口呆。看着视频里孙子的表情,我忽然笑出声——原来天下的“洗碗心机”竟如此相似。
那一刻,我突然明白,我们的洗碗大战从来不是为了逃避家务,而是夫妻间的一种游戏,一种只有我俩懂的默契与情趣。
现在,我们家多了一条新规:谁吃得慢谁来洗碗,除非对方想帮你洗。
有时候,我会故意吃得特别慢,让他多休息一会儿。而他偶尔也会放慢速度,让我赢一次,知道我享受胜利的喜悦。
某一刻我突然发现,那些争输赢的伎俩早已变成心照不宣的玩笑,而水槽前的并肩而立,才是我们真正的规则。昨晚,我们又同时吃完。相视一笑,一起站起来走向水槽。
“我洗,你冲。”
“好。”
水声哗哗中,我想,婚姻大概就是这样——明知有输赢,却选择了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