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常用“价值”来衡量一物一事的意义。读书的价值在人生的各个阶段都有体现。学生时代读书,多半为了获取知识、升学就业;参加工作读书,大抵为了增强技能、评级晋升。读书的价值是具体可感的。这时读书带有强烈的功利目的,有时不愿读也得读,往往不得已而为之。
人到中年读书,没有了升学晋级的牵绊,一切全凭兴趣爱好。可以信马由缰、无拘无束地享受读书之乐:一个人、一杯茶、一支烟,高兴时诵、失意时吟、愤懑时唱,不管读什么书,只要你想读,就可以慢下来、静下来、读进去。一本书读多长时间都没关系,兴致来了,就忘乎所以地读;感到累了倦了,三天不读也无妨,不要给自己设限,更不要给自己增加无谓的压力,只要去读,一切都是美好的遇见。读书也不必在意我记住了什么、得到了什么,更不要在意一字一词的运用、一个句子的含义,不求甚解、囫囵吞枣就好。其实,归根结底要“好读书”,喜欢读书才能走近书本、捧起书本。那么,完全抛却了功利性,读书的价值何在呢?有个比喻说得好——读书就像竹篮打水,虽然竹篮是空的,但经过水洗后的竹篮却是干净的。
读书给我们精神享受,也给我们的心灵以洗涤和净化。这才是读书的真正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