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敬晨
经历过一场疫情阻击战,我们取得了阶段性胜利,沉寂一时的校园,终于迎来了学生们的回归。滕州市心理学协会会长郝云霏梳理了孩子们复课后常见的心理困惑和疏解方法,帮助孩子们有效调整身心状态。
用仪式感缓解焦虑心理
居家线上学习作为特殊时期的特殊学习方式,对于自我约束能力较差的孩子们来说,很难达到平时的课堂效果。回归校园后,无论是学生还是家长,或多或少都会担忧居家学习的“后遗症”,尤其是面对复课后的各科检测,难免会产生焦虑心理。
有些学生因为居家学习期间过于放纵,复课后自然会产生后悔心情。比如,没有集中精力学习,碎片化的时间让自己觉得没有完整地做好一件事,就会心生自责和懊恼。
“孩子们的性格各异,复课后的心理也千差万别。性格谨小慎微的孩子更容易产生焦虑心理。”郝云霏说。她建议,出现焦虑心理很正常,家长和孩子首先要接纳自己的情绪,如果时间充裕的话可以整理一下阶段性的学习成果,把薄弱点列出来,寻求专业老师的帮助。家长可以通过给孩子购买一个新书包,一起整理文具等充满仪式感的方法有效缓解孩子的焦虑、提振孩子的精气神。
尊重个体差异 接纳不良情绪
居家上网课的数周时间里,孩子的松散,家人的唠叨,亲子关系中原本存在的矛盾与问题都被激化,造成了家庭氛围紧张,无论是家长还是孩子都想要逃离。郝云霏说,最近有家长反映自己的孩子有离家出走的迹象,有的甚至都写好了留言字条,可见孩子是多么想逃离父母的管控。
因个体差异,有些孩子喜欢热闹,喜欢与同伴在一起玩,他们会渴望复课,尽早回归校园生活。但也有一些孩子比较“宅”,喜欢家里随意舒适的氛围,不喜欢学校的集体生活,面对复课,内心会产生不舍。当然也有一些内心矛盾纠结的学生,既不想回学校学习,也不愿在家被父母管着。其实,孩子们的这些心理都属于正常现象。这个时候,最重要的是接纳:告诉自己要接受从居家到集体的环境改变;接纳对居家上网课期间学习效果不佳的担忧;无论自己愿不愿意都要回归校园。
复课后,家长要接纳、理解孩子的不良情绪,不要盲目责备,可以做一些正确引导,给予孩子心灵上的安抚和支持。如果孩子出现极端情绪和行为,要及时求助专业人员,找到深层次原因,科学分析对策,帮助孩子渡过难关。
学会倾诉沟通 寻求外界帮助
情绪只要在正常范围内,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多数都能改善,但青春期的孩子正是最敏感脆弱的时候,有时烦恼无法自行消化,被情绪困住,影响了正常的学习与生活,就要及时向外界寻求帮助。
深陷烦恼时,可以向身边的朋友倾诉、表达,说说高兴的事,谈谈困扰的事,就会感觉自己并不孤单,你有的烦恼别人也有,是普遍性的。可以与老师交流探讨,让老师充分了解你面临的困惑与问题,给予你更有针对性的指导与建议。也可以和家人沟通交流,让他们有机会走进你的内心,倾听你、理解你、接纳你,给予你陪伴与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