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意象构筑意境,意境抒发感情。作为中华文明五千年传承中一颗璀璨的结晶,其之所以流芳千古,就是因为令人感同身受的情感,而情感表达的基础就是意象。在此,我浅析一下婉约词派代表作《声声慢》中的意象,带大家走进漂沦憔悴、愁绪满怀的李清照的内心。
淡酒。《说文解字》中说:“酒,就也,所以就人性之善恶。”虽说“举杯消愁愁更愁”,但是饮酒后那种微醺、朦胧的感觉,实是妙不可言。同时,失去了现实的各种桎梏,人的本性就得以展现。而浪漫忧郁的李清照,酒后便吐露真情,挥笔一就,便是令人肝肠寸断的《声声慢》。淡酒,不是豪侠壮士所喝的烈酒,因此我觉得她不是想一醉方休,浑浑噩噩,而是想保持清醒的同时,忘却烦恼。她不是消极避世,随风飘散的一株野草,而是孤独凄凉,颤颤巍巍的一朵黄花。
雁。野雁乃禽中之冠,自古被视为仁、义、礼、智、信俱全的灵物。野雁慎始敬终,为老弱病残养老送终,对配偶从一而终。雁本身丰富的情感也造就了它在中国文学史上独一无二的地位。它可以寄托夫妻忠贞不二的感情,如“天南地北双飞燕,老翅几回寒暑”,它可以表达自己的落寞孤单之苦,如“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它还可以抒发离愁别绪,如“夜闻归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李清照的高明之处就在,她全篇写愁,却没有具体写出自己为何而愁,因此这个愁的含义,就可以联系当时她的处境,解读出多种情感。
其一对亡夫赵明诚的思念,真挚的爱情。李、赵二人可谓是古代为数不多的“自由恋爱”了。两人志趣相投,夫唱妇随,在生活上朴素节俭的同时,又不约而同地愿为名家字画一掷千金。一般夫妻相处几年可能就丧失新鲜感,同床异梦了。而李、赵二人相处二十余年,直至赵明诚离家做官,都耳鬓厮磨,恩爱异常。因此,诗中之情包含对亡夫的思念,是必然的。
其二,对自己孤独落寞,漂沦憔悴的伤感之情。北宋灭亡,身为一个柔弱女子,带着价值连城的古玩字画辗转避难,可想而知是多么困难!看着眼前一件件视若珍宝,夫妻二人共同收集的古董遗失,她心如刀绞。想找个可依靠的人帮助自己编撰《金石录》,却又遇到骗财骗色又家暴的张汝舟。被迫告发丈夫结束婚姻后,却又碍于当时的法律,不得不入狱。她的心里怎能不愁呢?这复杂深沉的愁,哪里是一个“愁”字可以写尽的呢!
梧桐。所谓“凤凰鸣矣,于彼高岗。梧桐生矣,于彼朝阳”。梧桐既象征了自己高洁美好的品格,又渲染了寂寞凄凉的氛围。在封建古代,身为女子,即使愤世嫉俗,对朝廷不满,也只能藏在心中,愈发愁苦。“一叶知秋”指的便是梧桐叶,黄花是指菊花,而菊花又是秋天的象征。“自古逢秋悲寂寥”,在悲秋雨夜,正常人都会感到消沉,更何况历经坎坷,愁绪满怀的李清照呢?
酒入肺腑,花沁愁肠,雁过夕阳,愁在心上。物著悲色,景觉凄凉,无可奈何,落笔纸上。这就是婉转凄楚的《声声慢》,这就是忧愁苦闷的李清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