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荆泉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3年03月13日 星期一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杨慎的“病情”

  史上最关心大臣病情的,如果嘉靖皇帝说自己第二,别人就不敢称第一。他在长达三十多年的时间里,于修道理政的百忙之中,一直密切关注着被贬谪大臣杨慎的病情——盼他得病早死。

  杨慎,明代文学家、学者、官员,“三大才子”之首,脍炙人口的《三国演义》开卷词:“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就出自杨慎之手。他咋和皇帝结下梁子了?原因很简单,无非是杨慎在“大礼议”事件上坚持原则,维护正统,据理力争,坏了嘉靖的好事。嘉靖无法好梦成真,因而对杨慎恨之入骨。

  于是,嘉靖皇帝命令对其杖责,并暗示要“杖毙”,可被打得皮开肉绽、死去活来的杨慎硬挺过来了。皇帝不解气,隔了几天,又找个理由,命令再次杖责,杨慎又死里逃生。须知,当时被杖责的大臣里,当场就打死十几个。猫有九条命,杨慎的命也够硬的。

  这且不说,十天后伤口还没愈合,他就被捆在马上押送出京,踏上南贬之路。这一走就是一万多里,翻山越岭,栉风沐雨,十分艰辛,还时有匪患强盗骚扰。嘉靖原以为他会死在流放途中,没想到他居然熬了过来,安全到了云南贬所。押送官回京复命,听说杨慎没死,皇帝鼻子都气歪了。这以后,皇帝就定期关心杨慎病情,盼望他得病早死,好去了这颗眼中钉。

  如果臣下们报告说近日“杨慎病重”,他就会高兴地多吃两碗饭,再加四两杜康。倘若听到“杨慎病愈”的消息,他就摔盘子打碗,乱发脾气,见谁训谁,闹得鸡飞狗跳。后来大臣们也学聪明了,皇帝一问杨慎病情,就谎报说他病重,久病,老病,多病,卧床不起,水米不进,将不久于人世,没几天活头了等,翻来覆去用这些词来糊弄皇帝,以求得大家平安。

  可是,到了贬所的杨慎,心态很好,能吃能睡,拿得起放得下。他每日里读书写诗,与当地文友唱和,精神很愉快;坚持天天打坐、练气,挥拳舞剑;或游山玩水,饮酒品茶。加之云南空气新鲜,四季如春,吃的都是天然无污染食品,身子骨日渐硬朗,就连旧时在京城落下的富贵病,也都不治而愈了。

  他在这里优哉游哉,像个活神仙,也没理由生病啊。可嘉靖不乐意,你不生病,那就耗死你。他先后大赦六次,就是不赦杨慎,按明律年满六十岁可以赎身返家,嘉靖还是不放过他。就这心眼儿,这格局,加之多疑暴戾,喜怒无常,无怪乎连嫔妃宫女都受不了他,来了个“壬寅宫变”,差点要了他的小命。

  官不能当了,那我就写书吧,这是咱的长项。杨慎贬谪滇南三十几年,苦读不辍,博览群书,发愤著述,著作等身,在明朝文人中,读书之多、记诵之博、著书之富、文采之丽,都推杨慎第一。著作达四百余种,涉及经史方志、天文地理、金石书画、音乐戏剧、宗教语言、民俗民族等,被后人辑为《升庵集》。另有《丹铅录》《升庵诗话》《词林万选》等,于学术、诗文、词曲诸方面均有不凡建树。

  杨慎的身体一直很好,屡屡让嘉靖失望又无奈。七十二岁那年,他终于一病不起,最后留下遗言:“临利不敢先人,见义不敢后身。”消息传到京城,嘉靖这才长舒了一口气:他总算死了!

  人生赢家们有经验之谈:“出身很重要,文凭不能少,本事是关键,身体是个宝。”杨慎一不留神把这几条都占全了:出身宰相之家,科举高中状元,加之才华横溢,身体倍棒。那就见妖杀妖,见鬼杀鬼,连皇帝也挡不了。只有眼睁睁地看着他长袖善舞,弄潮戏水,还无比潇洒地来一句:“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1版:要闻
   第2版:要闻
   第3版:聚焦2023全国两会
   第4版:综合
   第5版:城事
   第6版:滕州风物
   第7版:荆泉
   第8版:公益广告
杨慎的“病情”
历史长河中的三朵浪花
“得意”与“忘形”
皇帝种树也很“拼”
滕州日报荆泉7杨慎的“病情” 2023-03-13 2 2023年03月13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