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绍兴末年,年已五十多岁的南宋皇帝、宋高宗赵构在大臣们的促请下,开始考虑立太子的事情。
宋高宗赵构原先有一个亲生儿子,名叫赵旉,是独生子。但是,有一次,有个宫女不小心把金炉碰倒了,惊吓了原本被立为皇太子的赵旉,然后,赵旉就生了一场大病,没几天就病逝了。赵旉病逝后,赵构的皇后吴氏在当时的宗室里选了两个男孩作为义子,一个是普安郡王赵瑷,另一个是恩平郡王赵璩。赵瑷初名赵昚,后改名赵伯琮。绍兴三年二月,赵伯琮被授为和州防御使的时候,改名赵瑗。赵瑷和赵璩两个人虽然都在皇宫里长大成人,但是,两个人的人品和性格却是各异。赵瑷自幼为人温厚、善良、恭顺、勤俭、谦让,而且喜欢读书。赵璩却为人轻浮,不学无术。
当大臣促请赵构立太子之事时,赵构心里默默琢磨了起来。他非常喜欢赵瑷,有心立赵瑷为太子,但是,又怕皇后吴氏反对,因为吴氏对这两个义子是一视同仁的。然而,在赵瑷和赵璩之中,只能选一个人做太子,究竟选谁将来承继大统呢?赵构左思右想,终于想出了一个妙计。
宋高宗赵构从后宫中选出了二十名漂亮的宫女,分赏给赵瑷和赵璩。恩平郡王赵璩喜欢酒色,得到高宗赏的十名漂亮宫女后,乐不可支,立刻就将这些漂亮宫女拥进了怀中,尽情享乐起来。而普安郡王赵瑷却是一个毫不沉湎酒色的人,他对于皇上分赏给他的这些漂亮宫女以礼相待,秋毫无犯。
一年之后,宋高宗赵构让人把这二十名宫女召集起来,让人查验她们的身子。经过验身,赵璩分得的十名宫女都已经被他破了身子,而赵瑷分得的十名宫女却依然是处女之身,完好无损。
赵构大喜,皇后吴氏在事实面前也无话可说。
宋高宗赵构的心里非常清楚:一个面对女色而不受诱惑的人,虽然不一定是一个非常有能力的人,但一定是一个正直、冷静、理智的人。因为,情欲是欲望中和贪欲一样极其难以控制的一种,而欲望是一种充满巨大的诱惑力,能够蒙蔽人心智的情绪,如果一个皇帝被情欲所掌控,成为情欲的俘虏,往往会把国家带入灾难和毁灭的深渊。
于是,赵构即日传下圣旨,立普安郡王赵瑷为皇子,改名赵玮,两年后,赵玮被立为皇太子。他就是后来以“仁孝”著称的宋孝宗。
虽然赵构一生做了不少的错事和蠢事,但是,他选太子一事却得到了史官由衷地称赞,有人说,宋太宗赵构一生中只有在立太子这件事上最为公允。
事实证明,宋高宗赵构的选择是非常正确的,他为南宋选择了一位极其正确的皇帝。在整个南宋王朝,宋孝宗是最有作为的一个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