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诗人刘禹锡一生爱国爱民、廉洁勤勉,62岁那年被派往苏州担任刺史。时值苏州发生水灾,民不聊生,他开仓赈饥、免赋减役,帮助灾民尽快回归正常生产生活。当时,同朝为官的李绅刚被任命为浙东观察史(司空),路过浙江时很想结识诗名远扬的刘禹锡,特地安排在一家酒楼相见。
那天的宴席十分丰盛,美酒佳肴、觥筹交错,除此之外,作为一品大员的李绅还安排了歌伎跳舞唱歌助兴。席间,刘禹锡对于这种纸醉金迷的场面非常厌恶,可李绅却习以为常。于是,刘禹锡借醉酒写诗一首:“高髻云鬓宫样妆,春风一曲杜韦娘。司空见惯浑闲事,断尽苏州刺史肠。”这就是成语“司空见惯”的由来,表示看惯了就不觉得奇怪。
“惯”指习惯、惯例,与司空见惯意思接近的是“见惯不惊”,表示经常看到的,已经习以为常了。回到故事本身,其实,李绅的做法在当时的大环境下具有普遍性,周围的官员早已见惯不惊,但自身清廉的刘禹锡还是透过“见惯”表象看到其隐藏的腐败本质,感到一阵阵心惊。
所以,“惯”在某种情况下并不代表正确、正常,有时候,一些不正确做法反倒成了一种惯例,由于它披着“惯”的外衣,极具迷惑性和欺骗性,容易导致人们思想上的麻痹,造成见“惯”不惊的现象。因此,要做到见惯心惊需要很强的洞察力,而且很考验一个人的意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