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荆泉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3年12月23日 星期六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奎文街记忆

  滕州有条老街,叫奎文街。年少时因父亲工作的缘故,我有数年的时间活动于此,于我是一段美好的回忆。

  奎文街的东首是善国路。春秋时期,滕小国的君主滕文公曾向孟子问政,将国家治理成为“善国”,滕州人民就将南北干道命名为“善国路”。善国路一向是20世纪90年代初滕州市重要节日群众庆祝、游园的主场地。奎文市场牌坊的斜对面是原东关办事处。站在办公楼二层,可以看到各单位、工厂敲锣打鼓地行进。由于往南的路口就是府前路,每个庆祝的队伍的锣鼓或者军乐在那一段都格外响亮、格外喜庆、格外欢快。

  走进奎文市场的牌坊,自然就是大名鼎鼎的奎文市场了。各种鸡鱼肉蛋、蔬菜水果,干杂香料,非常丰富。走到一处充满油香的大门,就是所谓“老植物油厂”厂区。彼时,植物油厂好像已经迁走,大门已经破旧,里面有那么两三家单位办公、生产,但整个厂区依然弥漫着榨油的香气。走进厂区左转,一楼是个加工点心的食品厂,总能听到用模具打点心的啪啪声。生产的无外乎滕州传统的蜜三刀、羊角蜜、花生粘、桃酥、姜丝儿等点心,中秋之前会大规模生产一些五仁、豆沙、枣泥的月饼。整个车间总是透过每一扇窗户散发出香甜的味道。

  食品车间旁边,登上一段长且逼仄的楼梯,就是当时小有名气的滕州雕刻厂。父亲当时在厂里担任厂长,我总能在各种假期去厂里玩。滕州雕刻厂是个艺术木雕厂,工作人员以画家、雕刻师和木匠为主。其中有一位姓王的画家,按现在的说法应该是“艺术总监”,带领几位画家设计作品。进门的车间就是木工车间,有几位木匠师傅制作各种木板毛坯件、装订成品等。一个车间是雕刻车间,几位年轻的雕刻师把画家创作的图纸描在木板上,然后用不同的刻刀和雕工雕刻成半成品。一个车间是创作间,几位画家总是安静地抽着烟在那研究新作品的构图、配色等等。

  没事的时候,我喜欢在雕刻车间转悠,因为雕刻师们比较年轻。他们也喜欢边工作边逗我这个小胖子玩。至今都记得,一位叫李军的叔叔边工作边哼唱毛宁的《涛声依旧》的情景。我曾经自告奋勇帮他们描图,报酬是一根“花脸”雪糕。

  当年的滕州雕刻厂虽然不大,却小有名气。现在看来,雕刻厂的作品也是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了。我印象最深的作品有两件,一件是为国际墨子文化节制作的巨型墨子盘像,就是在一个巨大的木雕盘子里,雕刻了墨子头像和生平思想介绍。我就是通过这件作品学到了“兼爱、非攻”。时任文化部副部长高占祥还专门来参观过这个作品。另一件作品是为1992年重修滕文公楼制作的文公问政系列像。1992年重修滕文公楼是古滕大地的盛事,父亲一直因能为重修提供作品而自豪。1993年的寒假的一个下午,父亲与我还专门骑车去滕文公楼参观,留下了一张至今藏在我包里的合影。

  那几年,父亲总是作为滕州代表团的成员,带着厂里的作品参加广交会、西交会、青交会等展览活动,还曾带回来过某次展览的奖牌。父亲每次都会给我带一些会展当地的特产。我就是从父亲的各种行程中,知道了广元是武则天的故乡,还有恐龙灯会;知道了宝鸡和炎帝、神农尝百草的各种传说。

  从老植物油厂往西,与西门里市场交叉口,好像是个卖小笼包的早点摊。那时滕州的小笼包是真好吃,七分钱一个,一笼15个一块钱。作为一个小胖子的我,一顿能吃20多个。再往西,就是西门里市场了,卖衣服、布料,可能也卖别的,但我不记得了。一匹一匹的布料,摸着特别舒服。

  五年级的暑假,我在农机大院上英语辅导班,沿着善国路穿过小清河桥、人民医院路口来来回回走了30天。路上馋了就买个果酱面包,热了就买根花脸雪糕,好不惬意。

  2022年年底,我在奎文街北面的人民医院病房陪父亲走完了他人生的最后七天。父亲于2022年的最后一天故去。当天晚上,窗外远远近近地放了整夜的鞭炮和烟花,屋内的我,抑制不住地泪流满面。

  从我上小学到初二,父亲一直在奎文街那边工作,我特别怀念那段日子。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1版:要闻
   第2版:要闻
   第3版:综合
   第4版:城事
   第5版:天下
   第6版:话题
   第7版:荆泉
   第8版:公益广告
永远的感激
放慢脚步
奎文街记忆
滕州日报荆泉7奎文街记忆 2023-12-23 2 2023年12月23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