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滕州风物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4年04月17日 星期三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沧桑风雨“鲁班堤”

  万祖波

  

  鲁班在广大劳动人民的心里是中华大地上一位了不起的人物,老百姓一直尊称他为“工匠祖师”“百工之祖”,用现代人的话说,鲁班是一位彻底的劳动者,是实干家,是发明家、土木建筑家。

  史料记载,鲁班的一生都十分辛劳,常年带领众弟子奔波忙碌于各地,采石破料、精雕细琢,进行各种器具的制作,方便人们的生活。鲁班发明的一种名叫碌碡的石材,堆砌于河道两侧,以抵御暴雨洪水对河道河坡的冲击,保护沿河两岸的人员安全和庄稼等财产;他还冥思苦想,不畏艰难,修建结实壮观的大桥,用来方便人们的交通通行;他还发明了墨斗、刨子、钻子、锯子等工具,被木匠和石匠所使用,造就了无数能工巧匠。总之,关于鲁班诸多劳动创造的传奇散落在全国各地并在民间广为流传。

  

  “滕州界河鲁班堤”的遗迹

  

  在滕州境内现存鲁班遗迹的查找中,其年代特别久远且遗迹尚存、具有一定原土原貌事实的遗迹,当属邹城与滕州交界处,滕州市界河镇的“鲁班堤”。

  2007年12月8日,时任山东省文物局副局长由少平来到滕州考察了界河镇北界河村“鲁班碌碡堤”现场(即鲁班堤)。他发出了这样的惊呼:“鲁班发明的碌碡,应用在水利工程上,我是第一次看到,很惊人。要赶紧申报,先保护起来。”后来,有很多专家来此考证,多个电视文化节目也进行了相关报道。渐渐地,滕州界河“鲁班堤”的名气在鲁南地区和中国建筑领域中越来越大。

  据史料记载,因为这条叫界河的河流,默默滋养着沿河两岸的人们,在人们心里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人们就习惯以河名当地名,把分布在界河河流南北两侧的人员居住区明确划为两个村,河南侧的村庄叫南界河村,河北侧的村庄称北界河村。

  南界河村北边有一座大桥,连接着南界河村和北界河村,大桥已经使用多年,到今天仍是两村的要道。笔者儿时,每年农历四月初八日和农历十月十五日,跟祖父赶界河古会,喝完羊杂汤就会去这座大桥的下边“鲁班堤”遗迹和周边处,买桌椅板凳、草席、铁锨、牛槽石器,有时还能听段《喝面叶》《王华传》《墙头记》的拉魂腔,听拉大呱的说《精忠说岳》《赵子龙大战长坂坡》《忠义水浒》等段子,至今记忆犹新。我也时常问祖父,界河河道北侧护坡处的一排排碌碡很整齐,是做什么的?一个碌碡就很沉重,这么多的碌碡谁运过来又堆砌的?这是哪朝哪代的事?祖父说,这是鲁班老爷行的善事,保护乡亲的好事。我提的其他问题,祖父也不知道了。

  当地人代代相传,都说滕州界河“鲁班堤”是鲁班亲自带人所建。每个碌碡的制作都费时费力,都是在石头基础上一下一下凿刻而成。之后,还要进行搬运、砌筑,流程复杂,工程量巨大。到底如何完成的,不得而知,在那个没有吊车、装载机、搅拌机、翻斗车,全靠人拉肩扛的时代,不敢想象,是何等大的劳动强度。据说,滕州市界河镇界河河道两边内护坡上,累计制作并砌筑了3000个碌碡,大大降低了洪水对界河两侧的冲击,实现了防护界河河堤坚固的目的。这护佑界河两岸人民的“鲁班堤”,从鲁班时期算起,至今已经2500多年了,是名副其实的大型水利工程。这工程比四川成都李冰父子建造的都江堰还要早200多年。

  沧桑风雨,如今界河北河堤仅存215个碌碡立在现场,让今人深思。

  

  “金山、银河、三千滚明珠”的传说

  

  滕州界河“鲁班堤”遗迹,背后拥有着“金山、银河、三千滚明珠”的动人传说,为界河两岸群众祖辈口口相传。

  传说是这样的,古时候夏季一下大雨,白水河(界河)的水滚滚咆哮,尤其到了深更半夜,更如雷霆之势,眼看就要外溢决堤,庄稼和村子危在旦夕,急得白水河两岸的村民们在屋里不停跺脚转圈,可也是干着急,无可奈何。突然,堤岸边传来“咕噜咕噜”的声音。胆子大的村民起床出去查看,只见大路上滚来了一个接一个合抱粗的夜明珠,后面还跟着一个花白胡子的老头。人们被这景象惊呆了,撒腿就往家跑。天亮后,雨过天晴,村民们出来寻找夜明珠,一个也没有找到。有人惊奇地发现,白水河的南北河堤内侧,一夜间立起了3000多个碌碡。村民们纷纷下跪,意识到“老人赶夜明珠”乃是鲁班爷在以碌碡缓冲洪水,护佑乡亲们。这个美丽的传说,在界河一带世代流传。

  查阅滕州历史上的降水记录和市情大事记,包括《滕州史话》一书关于新中国成立后济宁地委副书记、滕县县委第一书记王吉德同志组织“滕县七库三河五坝”水利整治的事迹得知,1958年和1959年滕县铁路西和滕县北乡区域曾有下大雨发大水被淹的灾情,很多老人也都还记得。那水漫河堤几十处,房屋倒塌不知多少。神奇的是,唯独界河河道两侧这段有碌碡护坡的河堤没有被大水冲开,平安无事。事后,两岸百姓更加深信河堤是鲁班爷所建,无比感激。

  国家一级编剧、鲁班文化研究权威专家、山东建筑大学客座教授、著名乡贤王中先生是地地道道、土生土长的界河人。他饱读诗书,有家国情怀,更有浓烈的家乡情结,数十年不辞劳苦,踏遍滕州的田野和村庄,考究古磨石碾、古树老井。王中先生的大作《鲁班爷》里,就介绍了“鲁班堤”遗迹及传说,十分详尽。

  

  鲁班文化和滕州“鲁班之乡”的美名

  

  以鲁班为代表的劳动人民,在进行各种发明创造活动的背后,体现出的那种爱岗敬业、勤奋好学、善于钻研、创新创造、精益求精的精神,深刻影响着后来人。对此,1987年,中国建筑业联合会专门设立了“鲁班奖”用以奖励那些创建出一流工程的企业;中国人民银行2018年专门发行宣传鲁班工匠精神的金、银纪念币;中国邮政于2019年专门发行了《鲁班》特种邮票一套两枚、小型张一枚,分别由北京邮票厂印制,发挥邮票载体进行鲁班精神文化宣传的作用。

  滕州市界河镇拥有“富美薯乡”称呼的同时,更拥有“鲁班故里”的美誉。其行政区域内,散落着多处鲁班遗迹。近年来,滕州市和界河镇高度重视鲁班遗迹的保护,深挖并弘扬鲁班的新时代精神,建成了鲁班纪念馆、鲁班功德堂、“鲁班堤”、鲁班湿地公园。滕州制造业的发展也特别好,占据市场的份额也特别大,这与鲁班务实勤恳、动手动脑钻研、追求精益求精的遗风教导和靠本事、凭技术谋生的文化熏陶有一定的关系。

  最后,对于滕州乃鲁班故里、鲁班之乡,毋庸置疑。上世纪末,经诸多权威专家考证,已确切地知道鲁班故里乃当时的鲁国滕地,也就是今天的山东省滕州市。我国著名哲学家、国家图书馆原馆长任继愈先生说:“在研究墨子里籍的同时,我发现墨子与鲁班是好友,还是地地道道的老乡,其故里都在滕州。”任先生还分析说:“今之滕州古为三国五邑之地,春秋战国之际曾为鲁国附庸。可以得出结论,滕州为鲁班故里。”为此,1998年,任先生就为滕州题字“鲁班故里”。无独有偶,著名国学大师、国学泰斗季羡林先生生前也留下了“墨子鲁班,善国双圣”的珍贵墨宝。

  经历沧桑风雨,滕州界河“鲁班堤”,是何等坚强,背后的故事又是多么动人暖心。我仿佛看到鲁班慈眉善目,正笑眯眯地看着滕州这方沃土,为滕州人民风调雨顺的美好生活而欢笑,为滕州沃土上的五谷丰登而欣慰,为滕州人民继承发扬鲁班精神的创新创造而自豪。今天的善国儿女,同样可以壮志豪情地对鲁班爷说:“新时代的滕州人民,必将继承发扬鲁班文化、务实勤奋、干事创业,续写滕州事业发展新篇章。”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1版:要闻
   第2版:要闻
   第3版:综合
   第4版:城事
   第5版:天下
   第6版:滕州风物
   第7版:荆泉
   第8版:专题
6
滕州风物
沧桑风雨“鲁班堤”
柴胡店村村名的由来
滕州日报滕州风物6沧桑风雨“鲁班堤” 2024-04-17 2 2024年04月17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