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荆泉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 陈国凡
~~~ 黄宗慈
~~~ 王小梅
~~~ 张玉
2024年07月26日 星期五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韩康的商业操守
王小梅

  在七十二行祖师爷中,东汉的韩康为药铺的祖师爷。

  韩康,字伯休,专心于中草药的研究,常在霸陵山中采药到长安市集出售。他不会漫天要价,也不会用低劣药材来鱼目混珠,而是衡量出最合理的价格来定价,奉行不二价,三十多年都不改变。

  有天,一位来买药的女子一直砍价钱,韩康不肯稍让,那名女子气冲冲地说:“你就是那个韩伯休吗?居然不二价!”

  韩康叹息说:“我为了避开虚名,才在山中采药,现在一个小女子都知道我的名字,还采什么药呢?”于是就在霸陵山中隐居起来。

  韩康的贤名传入朝廷。汉桓帝多次征召他入朝,韩康都没去,桓帝就备上重礼,派出专人、专车去聘请他。韩康看到使者带来的诏书,不得不答应,但推辞乘坐专车,自己驾着牛车,在天刚亮时,早使者一步出发。

  当地亭长听说朝廷征召的韩康会经过这条路,大清早就忙着调派人手来修筑道路。看到赶着牛车,穿着朴实的韩康,以为是一般的农民,就要抢他的牛来修路。韩康没有争辩,默默把牛从牛车中解开,亲手交给亭长。

  不久,使者驾专车到来,亭长才知道自己抢了韩康的牛,吓得手脚发软。

  使者问韩康是否要杀了亭长。韩康说:“牛是我自己给他的,亭长有什么罪呢?”韩康的善心,让亭长逃过一劫。而使者轻忽人命的态度,让韩康很反感,趁着使者不注意,跑到深山躲藏,从此隐居山林,过着清贫的生活,以高寿而终。

  因为职业的关系,韩康在诗文中常被借为采药、卖药者的代称。例如:徐陵《长安道》:“韩康卖良药,董偃鬻明珠。”王维《游李山人所居因题屋壁》:“药倩韩康卖,门容尚子过。”白居易《酬梦得贫居咏怀见赠》:“病添庄舄吟声苦,贫欠韩康药债多。”宋朝王铚《送和斜川诗一首》:“采药游名山,恐是韩伯休。”宋朝陈与义《夜赋寄友》:“卖药韩康伯,谈经管幼安。”

  韩康还是“逃名”“避名”的代表人物。如南宋萧立之《渔几惠诗适闻王诗过邑》:“不是逃名韩伯休,避兵聊欲蔽林丘。”宋末俞德邻《题叶劝农对山楼》:“避名莫学韩伯休,生子何必孙仲谋。”元朝倪瓒《韩伯休》:“韩康抱渊静,匿影以逃名。”清朝姜宸英《哭魏叔子》:“更无安道能求死,只有韩康解避名。”

  当然,韩康对后世影响最大的,还是“不二价”。《南齐书·卷五十二》记载,崔慰祖要卖屋宅,定价四十五万。有中介想接手,问:“能减价吗?”崔慰祖答:“如果二价的话,我就愧对韩伯休了。”中介又说:“若是我找到买主,你要说四十六万,多的一万给我。”崔慰祖说:“如果这样,就是跟你合伙骗人,岂不是歪曲了我的本心?”崔慰祖受到韩康的启发,坚守本心,以合理价格,奉行不二价,让自己心安,也使得买卖双方互利互惠。

  北宋司马光《独乐园七题·采药圃》,引用了韩康的典故:“吾爱韩伯休,采药卖都市。有心安可欺,所以价不二。如何彼女子,已复知姓字。惊逃入穷山,深畏名为累。”

  司马光用“吾爱韩伯休”破题,推崇韩康不求名利、择善固执的风格与操守。许多药铺为表明自己卖药童叟无欺、货真价实、言无二价,就以“韩康遗风”或“市隐韩康”的牌匾,作为药铺的金字招牌。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1版:要闻
   第2版:要闻
   第3版:综合
   第4版:城事
   第5版:天下
   第6版:文体
   第7版:荆泉
   第8版:公益广告
秦桧的谥号
旧时王谢
韩康的商业操守
因“割席断交”被误解的华歆
滕州日报荆泉7韩康的商业操守 2024-07-26 2 2024年07月26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