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衡在《西京赋》中有云:“流长则难竭,柢深则难朽。”后来得知,柢,树根也;朽,腐烂也。柢深则难朽,即,树根扎得越深,树木就越难以腐烂。这是自然现象,也是做人的道理。
根深则难朽,强调的是一个“深”字。根深了,获取的水分就充足,树木就不易枯死;根深了,树木扒地就扒得牢,就不易被风吹倒折断;根深了,就可以枝繁叶茂,叶茂了又可使根系发达,使根更深;根深了,可防止水土流失,使水土得到更好的涵养,使根得到更好的水土保持。这样的良性循环,树便可茁壮成长,于是乎,难朽也。
自然法则如此,为人也同此理。树之“根”于泥土,人之“根”于自身。人何以才能根深不朽呢?我认为需具备以下五个要素。
一是道德深。古人曰,“百行以德为首”“德者,才之帅也”。道德是做人的重要准则,做事的重要基础。人若事之无德,行之无道,必然会遭到应有的报应。道德规范指导着做人做事的正确方向,是“百行”的首和帅。道德高尚的人能抵御各种诱惑,规避种种祸端。因为,心中有了道德,做人做事就不会出轨,就不会过分、过甚、过极,也就不会有过错。健全的身体和美好的行为是健美心灵的产物。《管子·戒》中说:“道德当身,故不以物惑。”《汉书》也说:“道者万世亡弊,弊者道之失也。”《后汉书》更是明确地写道:“德不称,其祸必酷;能不称,其殃必大。”道德可以使人防御不良诱惑和诟弊,同时,道德深厚了,也可使人更加聪明和安全。如若做人做事都有道有德,必然是一种才华的显现,必然会受到众人的赞佩,必然少有嫉怨、埋怨、仇怨,自身也会免遭攻击。“道高益安,势高益危”“德弥盛者文弥缛,德弥彰者人弥明”。实践证明:朽的根源是外部的侵蚀和自身的不健。不受诱惑,少有诟弊,避开风险,难朽也!
二是才智深。才智是指才能和智慧。一个人,只有才智深厚了,才能做到除弊避害居安自保。倘若知天时之变换,自然之法则,岁月之凉热,花鸟之益害,就能使自己趋利避害;倘若通晓治国安邦之道,理政为民之理,建军用武之术,经营发展之能,就能使自己居于优势宏图大展;倘若熟知世态炎凉,人情世故,博闻明察,修身养性,就能使自己益寿延年。避害、居优、益寿,只有才智深了才能做到。“既明且哲,以保其身”,安居了,避害了,益寿了,难朽也!
三是法识深。法识深,就是法律知识广博,法治观念强。法律不仅是治国之本,也是利民之器。《商君书·定分》指出:“法令者,民之命也,为治之本也。”《韩非子·诡使》也说“道私者乱,道法者治”“一民之轨莫如法”。法律是治国的,同时也是治人的。法对民来说,贵在止邪、除奸、尽恶、治乱,禁民为非使其近善远罪。有了公正的法律才能使国家安定,人民和睦,社会和谐,个人幸福。平民百姓法识深了,知法、懂法、守法,就会做到不犯法,不违法,进而近善远罪。掌权执政者、为官当仕者法识深了,就能做到防贪拒腐,清白一生。由此可见,法识深博了,难朽也!
四是志向深。志向既是人的精神支柱,也是前进的动力。古今中外,成伟业立大事者,都依于自身的远大志向。有其志,必成其事,在这点上古人看得最清。不仅把志看成成事的要则,且视为做人的根本,提出“人无志,非人也”,并且要求人从小就树雄心,立壮志。宣扬只有“雄心志四海,犹作天涯想”,且有“包藏宇宙之机,呑吐天地之志”,才能功成名就,达到“与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同光”的美誉。即便是人到暮年,还得存有“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壮志,让人终生处于远大的志向、不懈的追求中。这是古人的志向观,这种志向观对人的一生是很有裨益的,在这种志向的激励和驱动下,人便会免受邪念的干扰,专心于事业中。不难看出,这种志向越深,其活力越旺,朽也越难。当今一些党员干部为什么会腐败堕落,就是因为他们淡漠了志向信仰,什么为共产主义奋斗终生,什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统统忘却了。志向不坚深,信仰不牢固,精神不振作,日甚一日地走向朽腐。倘若志向深厚了,远大了,难朽也!
五是革新深。革新即革除旧弊,寻求创新。自然界的“流水不腐,户枢不蠹”,生物界的“吐故纳新,新陈代谢”,人类社会的“周而复始,改革创新”以及人自身的“生命在于运动”,无一不是推陈出新,不断革新的结果。正是由于这些“革新”,才使得自然界生机勃勃,生物界繁衍茂盛,社会得以发展进步。同大自然一样,人也需要不断地自我完善,自我修养,自我革新。自我完善需要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自我修养。摈弃那些不好的东西,做到“吾日三省吾身”,敢于大胆地解剖自己,对于自己的缺点和陋习,坚决革除决不手软。二是不断寻求社会发展需要的新思想、新知识、新技能,并不断有所创新。改革创新不仅是社会进步的不竭动力,也是个人保持生机活力的源泉和根本。一个人倘若总是处于革除陈旧和腐朽,接纳先进和新鲜的这样一种状态,难朽也!
综上,朽之难为、难生、难侵、难伸、难存,柢深之功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