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荆泉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7
~~~
~~~
~~~ 杜孝玺
~~~ 秦献春
2025年04月10日 星期四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墨香三记
秦献春

  当众多人在广场上用脚步丈量夜色时,当一些人在暖黄吊灯下推杯换盏时,当越来越多的“低头一族”难以放下手机时,退休后的我执意以静默、沉浸式的阅读进行着抗拒——抵抗遗忘,抵抗孤独,抵抗不可逆转的生命沉降。

  两年来,我沉醉于书籍带来的充实与愉悦,先后看了五十多本书。这些书有一半是从图书馆借来的,其余则为我购买或者作者赠送的。但凡收到无需花费钱财的书籍,背后都藏有故事,对这些书自然钟爱有加,阅读起来总是别样的情愫在里面。这段时间,我又收到了三本书,这些温暖的邂逅,让春日里的读书生活愈发充盈、缤纷起来。

  

  图书馆的《易读》

  春节后首次去东莞图书馆。虽然快要出正月了,这里依然洋溢着过年的气息。一楼大厅的岭南年俗文化展还在进行中,数十盏朱砂灯笼于墙上投下暖暖的光晕,贴着春联的大宅门引来一群孩子跑来跑去;馆员们特意把中国人过春节的专著汇集一处,用书本摆成了舞动的“蛇”字;墨香从一节节书柜中氤氲开来,与剪纸窗花的艳红在空气里交织成暗涌的年意。我刚从鲁南小城过年回来,随父亲去乡下老家贴春联、挂大红灯笼的年俗场景近在眼前。原来,不论北方还是南方,人们欢度春节都同样在意仪式感啊!

  新年第一期《易读》策划的“年画”主题引发了我的兴致,便去服务台问询这本书在哪儿能看到。值班的是一位戴眼镜的年轻人,他低头找到一本,迅速递给了我。见我捧着书又是做笔记又是手机拍照,他忽然说道:“阿叔,您拿回去看吧。”见我愣神,他又补充了一句:“还有这枚书签,都送您了。”他的暖心之举令我喜出望外,这下免除了我老眼昏花手抄之苦。我仔细端详着印有年画的精美书签,忽然间明悟了,这座图书馆对于阅读的善意,就藏在这些细微之处。

  我之前对该馆出版的《易读》有所了解,这份读物涵盖人间书话、阅读前沿、原汁原作、阅读方法、文化热点、书香社区等,取“易”字为名,着重强调的就是“阅读的易达性”。东莞着实无愧于“图书馆之城”的美誉,除了矗立在中心广场的图书馆总馆,在每个镇街(园区)都建有规模宏大、设施一流的分馆,人们只需一部手机就可以在全市范围内随时借、随地还,实现了“让好书易寻”的宗旨。

  当人们习惯了快速浏览和碎片化的信息,当传统纸媒似乎真的走向了末路,这座城市却在实施“街头阅读计划”,推动海量的图书走进城市地标建筑、新型公共文化空间、潮流商圈等,让每一位热爱读书的人都能得到便捷的阅读服务。城市因书籍而芬芳,因阅读更文明。书香东莞“人·书·馆·城”深度链接、绵密嵌合,全民阅读成了这座城市一道不褪色的风景线。我之所以执着地读了一些书籍,也是为这座城市的阅读氛围所浸染。

  

  钟书阁里《寻味记》

  在东莞,每个周末都有形式各异的新书分享会、读书交流会、文化报告会等,我会有选择地参加一些。2月的一天下午,我徒步前往位于松山湖文化艺术街区的钟书阁,这是一座令书迷们心生歆羡的网红书店,一个比想象的还要美的诗意阅读现场。门口处,巨大的时钟造型直入眼帘,书店内酷似钟表构件,摆放着林林种种的新书,书本化作表盘的刻度,时间+文化的奇妙组合让钟书阁成为国内“最美书店”的代名词。去年底钟书阁开张的第二天,我去凑热闹,居然置身店外的排队长龙中等待了二十多分钟。

  这里的论坛厅正在举行新书《寻味记》的分享会,作者宁彦卓从深圳风风火火地赶来,主办方为他准备了坐椅,他却始终站立着,面带微笑分享书中“有味道的人”“有味道的事”。我至此才知道自己犯了望文生义的错,这并不是一部关于美味佳肴的书。我迅速给他画了像:一位思维活跃、充满激情、敢想敢干的年轻人。宁彦卓曾有一个游遍世界的计划,后来因为疫情爆发搁浅了,他迅速调整为先“走遍中国”。2021年他要攀登国内十大名山,第一站是五岳之首的泰山。那天是星期四,宁彦卓正在青岛出差,中午时分工作就结束了,他想去爬泰山,然而又约好第二天中午要在东莞宴请客户,他左思右想,决定客户要见、泰山也要登。时间不足二十四小时,他竟然如愿登临玉皇顶,而且次日还提前半小时到达东莞的酒店,一点不误与客户的午餐。总是把别人眼中的不可能变成可能,宁彦卓的果敢和行动力超出常人的想象。

  在互动环节,宁彦卓用坐标法阐释自己走遍中国的想法,我的回应是:走遍中国可以是有形可感的,比如至少到达每一个省级政府的所在地;还可以有更多的抵达方式,比如我围绕“建党一百周年”收集全国各地2021年7月1日、2日的报纸,现已囊括了地级市以上的党报,以及港澳台的当日报纸。我俩相谈甚欢,他尤为欣赏我的“藏报式走遍中国”,产生了赠书与我的举动,俯身在新书上写道:“寻味之旅,与君同享。”本来我是要购买这本书的,他的即兴之举却让我有了一个无法弥补的亏欠。读完这本书,我知道宁彦卓创立了“宸寰亭公益”,致力于教育、医疗及社交等领域公益事业,他这本书的收入将会全部捐出,而我却未做丝毫的贡献。歉意之余,宁彦卓其人其书启示了我,余生漫长,何不制定一个贴合自己的读书计划呢?

  

  《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来自家乡

  前些天,快递小哥送过来一个包裹,里面有两包溢香的煎饼和滕州籍作家王开岭的新书——《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全是家乡的味道。包裹是本家的一位晚辈寄来的,他也得到了这本书。我没有作者的联系方式却还想表达感谢之情,便电话打给王开岭的胞兄、家乡的一位市级领导,通话间他还原了当时的情景,并约定来年与开岭老弟见面一叙。

  春节前夕,王开岭回滕州陪老人过年,带回来几本新出的书。其兄提及我,说我关注他的创作、读过一些他的作品,于是王开岭爽快地在新书扉页为我写了一段文字。大年初一是个很特殊的日子,王开岭先生难得回来一趟与家人团聚,却在这宝贵的时光中,为未曾谋面的老乡书写谦词和新年祝福之语,此情此景,令我感怀至深。

  著名作家、媒体人王开岭是滕州老乡,我久有耳闻,对他作品的了解却是通过一本书加深的。我在图书馆看到吕耜主编的《给孩子美的阅读·散文》,从书架取出随意翻阅,目录中看到了朱自清、鲁迅、冰心、沈从文等近现代文学巨擘的名字,翻至《精神明亮的人》一文时,正文之前以楷体标注的作者简介中,写道:“王开岭,山东滕州人。”我又惊又喜,滕州老乡王开岭的作品竟与泰斗级的名家汇聚一堂,足可彰显他在文坛上的实力和地位。后来阅《文摘报》,在“微书摘”栏目再度看到了王开岭的名字,此栏摘编了四位作家的经典名句,他位列首位,其他则是大仲马等国外名作家,这从一个侧面印证了王开岭作品的影响力。身为同乡的我,自然引以为豪,立刻找来他的《古典之殇》研读了十多天。

  我手中的这本新书是王开岭先生的现实主题散文选,题材多为“公共事件”和“新闻选题”,文字犀利深邃,观点激昂鲜明,处处流露出“王开岭式”的呐喊和锋芒。此类写作很不讨巧,容易产生误读或不被人理解。我年轻时也写过一些现实题材的杂文,喜以文字针砭时弊、直抒胸臆,而今捧读此书,我感悟到了其中的批判精神和思想力量,或许日后有机会与开岭老弟见面时能有些许共鸣。

  这世上有许多乐事,总有一种适合自己。退休后,我为自己找了三件事做:跟着王谦老师学吹萨克斯;收藏报纸;多读书。现在看起来,唯有读书坚持得最好。我庆幸自己养成了阅读的兴趣,却也疑虑随着身心的苍老这份热爱能否保持下去。时常获得一些作家和好友相赠之书,无疑是有益的提醒、真挚的鼓励,给了我坚持下去的信念和力量。这些赠书背后的温暖故事,将在四季流转中伫立成一座座航标,引领我漫游书海,探寻世间的美好,也遇见从容老去的自己。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1版:要闻
   第2版:要闻
   第3版:综合
   第4版:城事
   第5版:天下
   第6版:百姓故事
   第7版:荆泉
   第8版:广告
7
荆泉
滕州饺子(三)
墨香三记
滕州日报荆泉7墨香三记 2025-04-10 2 2025年04月10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