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健康养生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5年07月01日 星期二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夏季应重视防病养生

  冯集蕴

  

  今年夏季特别闷热,中老年人抵抗力差,防御能力低下,很容易患胃肠道、呼吸道、心脑血管病、中暑热射病及皮肤病,大家有必要掌握各种病的表现及防治措施,严加防范,才能安全度夏。

  

  夏季常见疾病及防治措施

  

  

  1.消化系统病症防治(1)急性胃肠炎:呕吐腹痛腹泻、腹胀伴消化不良,肠炎痢疾出现脓血便及里急后重;(2)治疗方案:奥美拉唑保护胃黏膜,四联活菌助消化,蒙脱石散止泻,阿莫西林或氧氟沙星消炎,配合口服补液盐/淡盐水补充电解质。

  2.呼吸系统感染防治(1)上呼吸道感染:鼻塞流涕、咽喉干痛、乏力低热,支气管炎表现为咳嗽咳痰、气喘气急,肺炎可见发热、剧咳、铁锈色痰、胸痛呼吸困难;(2)治疗方案: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左氧氟沙星消炎,舒喘灵止喘,氨溴索化痰,萘普生退热,沙丁胺醇雾化,重症需静脉输液。

  3.心脑血管急症防治(1)心绞痛:突发胸痛胸闷、心慌气短、头晕恶心乏力;心肌梗死表现为剧烈胸痛胸闷持续不缓解;(2)脑血管痉挛:突发头痛头晕、肢体麻木、视物模糊;脑梗塞出现嗜睡、语言障碍、偏瘫失语;(3)急救方案:心绞痛含服硝酸甘油,速效救心丸及降压降脂药常规服用;脑血管痉挛用尼莫地平、银杏叶片缓解,配合营养神经及降压降脂治疗,症状持续立即就医。

  4.高温相关疾病防治(1)中暑:突发高热、面部潮红、皮肤灼热、四肢湿冷、呼吸急促、意识模糊;(2)热射病:40℃以上高热、皮肤干燥无汗、心率加快、意识障碍伴多器官功能障碍;(3)急救措施:转移至阴凉通风处,解开衣物冷敷额颈腋窝腹股沟,服用藿香正气水,大量补充淡盐水,危重情况立即送医。

  5.皮肤疾患处理(1)痱子:胸背腋窝成批丘疹疱疹伴灼热感;(2)蚊虫叮咬性皮炎:斑丘疹红肿伴剧烈瘙痒;(3)日光性皮炎:面颈上肢红斑水疱伴灼痛瘙痒;(4)处理方法:痱子粉外扑,绿药膏涂擦蚊虫叮咬处,皮炎平软膏治疗日光性皮炎,严禁搔抓。

  

  系统化预防保健方案

  

  

  1.环境适应策略(1)室温调控:空调电扇避免直吹,维持26℃恒温,每日定时通风换气;(2)穿着建议:选择宽松长袖棉麻衣物,注重吸湿排汗性能,杜绝化纤材质;(3)出行防护:早晚外出佩戴遮阳防护装备,随身携带应急降温物品;(4)卫生管理:定期环境消杀,做好衣物被褥晾晒消毒。

  2.科学膳食管理(1)食材选择:主推当季新鲜蔬果(西瓜/黄瓜/冬瓜/苦瓜/西红柿/芹菜/葡萄/桃子);(2)营养搭配:优质蛋白摄入(瘦肉/鱼类/豆类/乳制品),控制七分饱原则;(3)补水方案:少量多次饮用白开水/淡茶,适量绿豆汤冬瓜汤辅助;(4)卫生规范:严格食品保鲜,杜绝生冷变质食物,落实餐具消毒制度;(5)戒除陋习:全面禁烟限酒,强化手口卫生。

  3.健康生活方式(1)运动安排:清晨傍晚树荫水域活动(散步/慢跑/太极/瑜伽/游泳),时长≤1小时,微汗即止;(2)睡眠保障:确保夜间充足睡眠,午间小憩30分钟,注重腹部保暖;(3)场所选择:避免人群密集场所,特殊情况需佩戴口罩;(4)情志调节:通过文娱活动(音乐/棋牌/垂钓/观鸟/交流)保持心理平衡;(5)用药管理:严格遵循医嘱规范服药,定期监测健康指标。

  患慢性病的中老年人平常可按摩大椎、曲池、内关、劳宫、足三里等穴位防暑降温。常按摩足三里、委中、内关、大椎、关元、涌泉等穴位有强身健体作用。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1版:要闻
   第2版:要闻
   第3版:要闻
   第4版:综合
   第5版:天下
   第6版:健康养生
   第7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
   第8版:公益广告
6
健康养生
夏季应重视防病养生
夏季总鼻塞?警惕霉菌导致过敏性鼻炎
2
1
中医药膳“治未病” 三因制宜要注意
滕州日报健康养生6夏季应重视防病养生 2025-07-01 2 2025年07月01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