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荆泉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5年07月11日 星期五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孙策为何放走太史慈
路秀儒

  建安元年,孙策率军攻打扬州刺史刘繇的根据地曲阿(今江苏省丹阳市)。孙策安营扎寨后,带十几人出寨上岭,拜庙焚香,被刘繇的侦察人员发现。刘繇担心孙策用计,不敢追杀。刘繇手下有一前来投奔不久的同郡之乡,名叫太史慈。此人弓马熟练,枪法精良,弦不虚设。太史慈觉得“此时不捉孙策,更待何时!”遂不等将令,披挂上马,出营追击,身后只有一小将拍马同行。

  太史慈飞马下岭,拦住孙策的去路,点名要捉孙策。孙策报上大名,太史慈纵马横枪,直取而来,孙策挺枪来迎。双方大战五十回合,不分胜负。太史慈见孙策枪法无半点疏漏,便佯输诈败,吸引孙策追赶,让他脱离随行人马。孙策哪肯放过,一直追到平坦之地。太史慈回马再战,双方又战五十回合。激战中,两人均滚落马下,互相揪住厮打起来。两军闻讯,迅速率兵杀来,混战一团。时近黄昏,暴雨突至,各自才鸣金收兵。

  经此一战,孙策对太史慈爱惜有加,与周瑜商议活捉太史慈之计。太史慈在泾县果然中招,被绊马索绊翻落马,被生擒。孙策得知太史慈被捉,亲自出营喝散士卒,为太史慈解绑,并把自己的锦袍给他穿上,请入寨中。太史慈见孙策待之甚厚,遂请求归降。

  酒足饭饱之后,太史慈对孙策说,刘繇刚败,士卒离心,我想前去收拢人员,以助明公。不知能相信否?孙策起身致谢说,这正是我之所愿。咱们约定,明日日中相见。

  太史慈走后,诸位将领都担心太史慈将一去不回。尽管孙策一再说太史慈是信义之人,不会背叛诺言的,但大家并不相信。不过,还是让孙策“押”对了,第二天中午,太史慈带着一千多士卒如约而至。这让众将对孙策的知人之明佩服至极。

  《孙子兵法·谋攻篇》曰:“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知彼重在知将,也难在知将。那么,孙策凭什么断定太史慈不是在施“脱身之计”呢?

  孙策主要基于当时情势的综合分析。刘繇败走豫章,江东将由孙策一统天下。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孙策透过太史慈的人格性情断定,太史慈是不会弃他而去的。

  当然,要说孙策有百分之百的把握,也不现实。但有道是,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既然太史慈主动提出去收拢人马,如果孙策阻止,势必心生嫌隙,也便背离了活捉太史慈的初衷。如果太史慈真有二心,硬是把他留下来反会埋下祸患。放他出去,既是一种信任之举,也是一种识人之策,足见孙策的智商与情商之高。

  孙策的成功做法启示人们,知人重在知势,识人重在识行。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1版:要闻
   第2版:要闻
   第3版:综合
   第4版:城事
   第5版:天下
   第6版:文体
   第7版:荆泉
   第8版:公益广告
7
荆泉
陈恕“杀鸡儆猴”修城防
得意不忘形,失意不失态
孙策为何放走太史慈
国企之光,照亮城市奋进之路
滕州日报荆泉7孙策为何放走太史慈 2025-07-11 2 2025年07月11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