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荆泉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
~~~
~~~——写在郭东方中国画作品即将开展之际
2021年11月11日 星期四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心无所住乃意境
——写在郭东方中国画作品即将开展之际

  “夫画者,本寂寞之道,其人要心境清逸,不慕名利,方可从事于画。”    ——齐白石

  看这一段话时,如果你是滕州书画艺术界人士(当然不止),都会想到同一个人——“云庐主人”、云谷、“东方兄”……心境清逸,不慕名利,笔墨超拔,郭东方身上,集合了多种异于常人的气质。

  欣闻意境·郭东方中国画作品展即将于11月13日开展,社会各界倍加关注与期待。为满足先“睹”为快者们的急不可待,本文提前“探班”一二,以飨方家。

  

  意在笔先

  中国的传统绘画,历来十分注重学养。

  画外的修习远比绘画技法更为重要。“写意,是中国画的高峰。写意画如同人生一样,即此样,无他样。对于中国画写意的欣赏如同参禅,学习绘画亦复如是,妙处只可意会。师无隐乎尔,尔亦无得之于师。只启尔自心也。自心不启者,若有所得,徒见于技术,技术易得,慧眼难成也。”此次画展,之所谓“意境”,郭东方是深味其中的。诚然,各位同道中人也一致认同,郭东方和他的画作,完全配得上“意境”二字。

  画者要成就书画三昧,体验道的最高境界与内涵,必需要远离世俗,不著名利,深入其间。古语云:世欲深时智慧浅。语言与文字只是对作品感受的描述,但它并非就是对意境的诠释。如同道的感受,如人饮水冷暖自知,而无法言说。道是一种实实在在,可以自证的体验,所谓“依他作解,塞自悟门”。

  白石山翁云:画应在似与不似之间。画要有天趣,要画出自己心目中的意象。明代画家莫是龙曾云:画之道,所谓以宇宙在乎手者,眼前无非生机。香山翁亦云:须知千树万树无一笔是树,千山万山无一笔是山,千笔万笔无一笔是笔。有处恰是无,无处恰是有。学人要有心不染一物之境地,如禅宗所谓:参禅前见山是山,参禅中见山不是山,悟道后见山仍是山的境界。禅画不在于形象,而在于隐含的道理。 

  故而,落笔之前,东方兄早已“胸中自有丘壑”,中国画的各种意境不过是呼之欲出罢了。

  

  境由心造

  中国画的境界追求与欣赏,时时流露出禅机,处处充满着禅意。在禅学的影响下,历代的文人墨客大都参禅礼佛,他们在学禅中习画,以画意知禅理,在习画中学禅,以禅意知画理。“禅者,可以从参禅体悟丹青之道,画者可以从创作体会参禅。所谓意境,心无所住,乃是最佳的绘画状态。”郭东方说,若即若离,不即不离,一有所即,则有所执,一有所执,则收放全无生机。笔墨在展现于宣纸的刹那间,生化出意趣,弥漫出禅意。同道中人评判,欣赏郭东方的画作,能够体味到中国画独有的东方神韵,亦如睹郭东方本人。 

  画品气格是通过自身的修养体现出来的,它是作者自性的流露,修养越深,表现格调越高。所以,历代学画人都注重于心性的修行。有禅意的作品,我们只能深入体会和感悟,无法述之,因为道是不共的,不能言传,所以不说,当然也不可说……

  

  云庐筑梦

  即将开展的意境·郭东方中国画作品展,所展作品只是近年来郭东方潜心创作中的一部分。一向低调做人做事的郭东方,诚如他自号“云庐”一般,尽管“结庐在人境”,却殊非“而无车马喧”,“云庐”间筑了一条长长的梦的阶梯……

  以下,是郭东方获得的部分奖项:

  山东省文化厅主办首届“山东省十大杰出青年书画家大奖赛”获青年国画家佳作奖;入选湖南省首届“洗笔泉”全国书画展;入选中国历史博物馆“中国近代书画展”;山东省第六届少数民族书画展获优秀奖;入选墨子故里名家书画作品进京展;入选枣庄市政府、文联主办“画里枣庄”名家精品专集;湖南毛泽东逝世30周年“橘子洲杯”全国书画大展获银奖;入选北京佛协“赵朴初诞辰100周年”书画展金奖;入展第20回韩国美术大展;2013年8月,作品在《滕州日报》特约刊登,同年入选《滕州日报》二十周年“滕州书画名家二十人”……

  好了,简介一下:郭东方,字震之,号云谷、龙南居士、云庐主人、西云楼主等。中国大写意花鸟画家,齐派传人,现为中国楹联学会会员、山东省摄影家协会会员、枣庄社会人文科学院佛教艺术研究院副院长、江苏扬州八怪研究会会员……

  意欲真正感悟“意境”的朋友们,还是到现场去一探究竟吧!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1版:要闻
   第2版:要闻
   第3版:综合
   第4版:城事
   第5版:天下
   第6版:文体
   第7版:荆泉
   第8版:公益广告
我不责备冬天
冬日晒太阳
心无所住乃意境
滕州日报荆泉7心无所住乃意境 2021-11-11 2 2021年11月11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