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有趣的消遣不多,吃大肉面条绝对算得上一个。大肉面条的做法不知从何处来,现在却遍布在大街小巷。一年四季,一日三餐,直至深夜的夜面,招呼二三好友,吃个面条,酣畅淋漓。这个面条,必得是大肉面条。
名副其实,大肉是一碗大肉面条的精髓,没有大肉,一碗面条便缺乏了灵魂和自信。对于决心要结账的人来说,加块大肉,是自身的一种豪迈,更是对朋友的一种礼遇。对于食客自身而言,吃大肉是对古训“肉吃满口”的恪守,更是把大肉面条品出满汉全席的肠胃基础。大肉这种地位从何而来?也许从它的体量而来,眼下更因它的身价而更加凸显。
一块大肉,须得半肥半瘦,入口即化,不塞牙,不油腻。大肉好不好吃,决定了一家面馆的江湖地位。本地人在吃上最不含糊。随便开一家什么店,或都可以凑合支撑一阵儿,唯独开小吃店,行就开着,不行就立马关张。食客们能做到把地处穷山僻岭的好吃店摸个门清,也能做到忍饥挨饿绝不凑合。若是一个小吃店因味道上怠慢客人,那么很直接的,便会顾客稀少。本地人爱谝(pian三声),这个谝,能把好吃的美名宣扬出去,也能把不好吃的孬名经久传扬。几番风雨之下,屹立不倒的大肉面条店,一个个精益求精,店主脾气可以不好,锅里大肉必须过硬。
三指宽手掌长的一块大肉,慵懒地躺在不大的碗上,把刚出锅的手擀面衬托出劲道的香气。吃大肉面条首在氛围。头一条是得“等”。好东西难得,好吃的面馆也不是随时可得的。排队等是个快乐的过程,拥挤人群中,一句“这锅里就有你的”足够让你乐呵好一阵。如果恰逢上午的最后一碗面、锅里最后一块肉,那更是幸福感爆棚,要去买彩票。反之一间面馆若只寥寥几个食客,更多是令人心感冷清,恐怕连店门也不愿意踏进。
其次是得“齐”。等着店家把面端上桌,稀里哗啦吃光,走人,是一种吃法,但显得太急迫。如果是朋友两三人一起,还几乎说明一起吃饭的人不甚合心意,不愿多坐多谈。真正的吃法,总也得把同行三四个人都调动起来,一个人去盛面汤,一个人去配咸菜,一个人去剥蒜搋辣椒,一人去锅前等着面条出锅,这样的桌上有面汤、辣椒蒜和咸菜,如此阵仗才不唐突,是吃饭的热闹劲。
最后要“夸”。一切齐备了,大肉面条相继入口。引路来小店的人会认真等待,倘若吃完之后,桌面一扫而光,大家都兴高采烈,夸赞比自己往常吃的大肉都好,他会倍感有面子,仿佛大肉是自己亲手炖煮的一般骄傲。倘若吃完之后,剩下许多,大家也顾左右而言他,那么便给他一个信号,请,下次换一个地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