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寻浮生皆谈笑,且须清风三万盏。
“以清净心看世界,以欢喜心过人生,以平常心生情味,以柔软心除挂碍。”喜欢散文的伊始便是林清玄先生了,喜欢他的随笔真实柔软而有力量,喜欢他的超凡脱俗,还有他的不故作华丽,每每感到一番气清景明。
谈及先生的“清欢”二字,可谓是其一生的写照。清欢是一种生活姿态,是一种寻找自我的方式,是一种至高的人生境界。它并非来自别处,而是来自我们对平静、疏淡、简朴生活的追求和热爱。
清欢,现如今大概是寻不得了吧。现代都市的繁华,早已束缚住了大部分人们的心,纸醉金迷灯红酒绿。人们往往在向高处走的时候忘记初心,迷失自我。司马光《训俭示廉》中“众人皆以奢靡为荣,吾心独以俭素为美”,这就是一种清欢。不过,今非昔比,或许清欢也变了韵味。自疫情以来,人们的生活变了样子,忧愁、思念、迷茫却是常在,“最美逆行者”“生命摆渡人”成为时代新名词,全国人民万众一心,共克时艰,见证了无数英雄做出贡献。“阴霾”不会一直在,阳光终会到来,没有不可逾越的冬天,春天必将到来,爱与希望会超越一切。
“雪压枝头低,虽低不着泥。一朝红日出,依旧与天齐。”中国人不缺竹子的顽强,待到“繁花盛开”时,我们也去感受一番对平静的疏淡的简朴的生活的热爱,也可以坐在江边,品品清茶,与好友交谈。我们能够自我把握的东西并不多,可能会登上我们并非自己想选择的舞台,演出我们可能并不是自己想选择的剧本,很谦逊谦卑地面对自己的生命。愿战“疫”中的我们都如鲁迅先生所说:愿中国青年都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当疫情结束,所有因思念难捱消瘦的身躯终将因爱而变得饱满。到那时,如先生所说,在燥热的暑天喝一杯茶,在雪夜的风中看一盏烛火,在黄昏的晚霞里观夕阳沉落,在蝉声高唱的树林里穿行,在松子掉落的深夜想起远方的朋友,在落下的一根白发里,浮出一生最爱的面容。
“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入淮清洛渐漫漫。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清淡的欢愉成为“阴霾”过后人们的惬意,那时,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再现人间四月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