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敬晨
孟夏之日,天地始交,万物并秀。立夏,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七个节气,也是夏季的第一个节气。每年阳历5月6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45°时,为立夏节气开始。今年的立夏节气于北京时间5月5日到来,自此日照增加,逐渐升温,雷雨增多,农作物进入了茁壮成长阶段,同样人体新陈代谢加快,如不注意作息,饮食常常感到烦躁不安、倦怠懒散。那么,立夏之后该采取怎样的养生保健方法?近日,笔者采访了滕州市中医医院名老中医丁德富,为大家讲解、分享相关养生方法。
丁德富告诉笔者,根据中医理论,夏季属火,与五脏的心相应,火气通于心,易干扰心神,引起心烦,故夏季应重视养心。夏季,人体易受暑邪、湿邪侵犯,伤及脾胃,因此,还应多注意脾胃的保养。建议广大市民从饮食、情志、作息、户外活动等方面入手,掌握正确的养生方法,轻松度夏。
饮食清淡 健脾养胃
夏季湿热,人体容易郁积湿气,易伤脾胃,使消化功能下降,让人感到身困乏力,食欲不振,因此饮食宜清淡,少油腻,易消化,以清补为佳。“夏季要忌油腻,建议摄取一些芳香类的食品,例如烹饪时放些白芷,有助于排解体内的湿气、浊气。”丁德富说。
俗话说“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丁德富提醒,在夏季应该以养护阳气为主。阳气可以温养全身组织并维护脏腑功能,使人精神饱满、身体强壮、增强免疫力。夏季气候闷热,空气湿度大,令人感到不适,容易造成阳气的损耗,在饮食上,要少食生冷之物,避免腹泻,以免伤脾胃阳气。
以静养心 清凉自来
夏日气温升高后,体感闷热、心火过旺,极易烦躁不安、情绪起伏大、睡眠质量变差,不利于涵养阳气、保持健康。丁德富认为,夏季贵在养心,保持淡泊宁静的心境,避免心火内生。可多做些偏“静”的事情,避免激动,减少情绪的过度起伏,老年人可以练练书法、养花弄草、下棋钓鱼,心志安闲、戒躁戒怒,从而调节情绪,保持心情舒畅。
夏季养心,规律的作息也很重要。无论青壮年还是老人、孩子,都不要熬夜,尤其是年轻人喜爱的练摊、夜宵,更是有损健康。同时,不要贪睡,跟随太阳升起之时起床,以吸收足够的阳气。夏季白天比较容易犯困,可以适当午休,这样就可以消除疲劳,收获精神饱满的一天。
莫贪凉 适量进行户外活动
立夏节气,天气渐热,人更愿意呆在清凉的室内,户外活动明显减少。长时间宅家,不接地气、缺少日晒,在很大程度上会减损人体阳气,不利于钙等微量元素的吸收与转化。
丁德富建议,初夏时节,市民应顺应自然阳气的发散状态,适当增加户外活动,科学地运动、适当地排汗有助于激发阳气。同时,不要贪凉,随着气温的升高,很多人过早地使用电扇、空调,这很不利于健康。“如果怕晒怕热,可以选择早晨、傍晚锻炼。”
夏天是晨练的好时节,夏季要增强身体的新陈代谢能力。大家应早睡早起,加强锻炼,增强自身免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