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薄暮残云几丝流转;深秋,金风落叶一点忧愁。人生此间几分萧瑟,莫不如这深秋残阳。不如意事十有八九,别有一番滋味自在心头。
人生岂不逢挫折万千?
酌古,君不见那公子重耳,“重耳拜赐”多少心酸无奈?君不见那太史司马,“少卿足下”几分起落感慨?君不见那诗仙李白,坎坷儦儦一途羁旅。君不见那先师孔圣,周游列国漂泊半生。苏子曰:“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此般挫折,世间又何曾少得?
纵使前路难行,又有何惧?
斟今,孙中山革命半生历经磨难,累遭打击而坚持不懈。伟大领袖毛泽东,入乡起义建立根据地,长征抗日红旗上延安,为争取民族利益、实现共产主义拼搏一生,至死不渝,此间艰难险阻何止百千?他们难道不是满身伤痕?为了实现伟大理想,纵使前路难行,又有何惧?
比战胜挫折更重要的,是要从挫折中站起来。
拿破仑说:“人生的光荣,不在于屡战屡胜,而在于屡败屡起。”居里夫人说:“我的最高原则是:无论面对任何困难都决不屈服。”如果林肯在大败之后举旗投降,哪来的北方胜利不世功勋?如果斯大林在莫斯科放弃抵抗,怎会有红旗插上国会大厦的壮观场面?如果凯撒在竞选失败后抑郁不振,又如何率军光复罗马?不难看出,挫折是人生必经之事,如何面对挫折,比逃避它更有意义。
每次挫折,都是生命的提升。
戴高乐说:“使我们失败的那些因素,终有一天会使我们反败为胜。”周国平说:“当我们在黑暗中摸索前行时,那把我们绊倒的物体同时也把我们支撑,我们不得不抓牢它们,为了不让自己在完全的空无中行走。”结过疤的皮肤往往更加坚硬,磨出茧的手指才能弹奏最华美的乐章。挫折是生命的养料,我们则是命运的斗士。正如赫胥黎所说:“充满着欢乐和战斗精神的人们,永远带着欢乐,欢迎雷霆和阳光。”
人生难免历经挫折,此间悲苦愁绪自不必多说。如这浩渺红霞云烟,时聚时散。许这苍凉一刻,神伤自默。待余波渡尽,千山自过,回首残阳已落。
当代中学生正处在一个风云变幻的时代。面对无穷无尽的新挑战,当代中学生不是羽翼未丰的雏鸟,瑟缩懦弱,不敢振翅。相反,我们这一代人更愿意成为密涅瓦的猫头鹰,在黑夜到来之前反思整个白昼,在从前的曲折道路与挫折中汲取力量,然后且行且思,且悟且进,最终在黄昏时振翅高飞。
(指导教师 张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