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荆泉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2年09月01日 星期四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古代帝王也尊师

  石勒是五胡十六国时期后赵的开国皇帝,因为家境贫寒,没有读过一天书,是个目不识丁的文盲皇帝。石勒虽然不识字,却很注重学习,经常叫人读书给他听,一边听一边询问,明白了很多道理。有了自己的势力之后,他特意请了一批汉族知识分子组成了“君子营”,让君子营中的知识分子们为他讲解经书、出谋划策,在这些知识分子中,石勒最敬重的是一个叫张宾的儒者,据《资治通鉴》载:“石勒以张宾为师。”就是拜张宾为老师、自己降低身份做张宾的学生。石勒对张宾特别尊重,一直执弟子礼,石勒当时已是赵王,按照那时的规矩,任何人见了他,都要俯身下拜的,但石勒却声明张宾不必下拜,非但如此,每次相见时,石勒还要对张宾拱手以示尊重;石勒对手下的人,总是直呼其名,张老三李老四的呼来喝去,但唯独对张宾不敢直呼其名,张宾时任右长史、加中垒将军,号曰“右侯”,石勒便也尊称张宾为“右侯”;张宾有个头疼脑热的,石勒便派医术最高明的郎中前去诊治,每日早晚派人前去问安,有时还亲自到张宾宅上表达问候之情;对张宾的家族,石勒也极为关照;总之,张宾在朝中的待遇,是别人所不能比的,因此史书上说:“张宾任遇优显,群臣莫及……勒甚重之,每朝,常为之正容貌,简辞令,呼曰右侯而不敢名”。永昌元年(322年),张宾身患重病,石勒心急如焚,召集多位郎中为他精心治疗,并多次到张宾府中探望、问候,可是,张宾的病却越来越重,医术再高的郎中也回天无力了。知道张宾的病情很难好转了,石勒痛不欲生,那些天茶饭不思、常常呆坐,他来到张宾府上,拉着张宾的手安慰张宾,让他不要惦记后事,说自己会把一切都打理好,几欲落泪。几天后,张宾去世,石勒大放悲声,为老师的过世而难过。张宾下葬的那天,石勒亲自送灵到正阳门,痛哭着对左右说:“老天这是不想让我成就大事业啊!为什么这么早就夺去了我老师的性命呢!”然后痛哭不已,众人苦苦相劝,许久,他才止住悲声,但仍不肯回宫,一直望着张宾的灵柩远走,直到看不见了,才依依不舍地回宫。以后的日子,石勒常常会怀念起老师张宾,经常感叹地说:“右侯舍我而去,这不是太残酷了吗?”

  在历史上,明武宗朱厚照绝对是一个荒唐透顶的皇帝,但此人对自己的老师却极为尊重,《明实录·武宗实录》中留下了一些关于朱厚照尊师的细节,读来令人感动。靳贵,字充遂,明弘治三年(1490)钱福榜进士第三人,授翰林院编修、太子少保户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因此成了太子朱厚照的老师。“早午坐讲筵,輙移时,容仪庄重未尝少肆。讲官退,必张拱致恭若相揖之状。”每天听老师讲课,朱厚照都仪容庄重,以示对老师的尊重;每当老师离开时,都要施礼相送。如果某一天老师因故未来,就关切地问左右老师今天为什么没有来?武宗即位后,对老师靳贵更加关照,而且依然执弟子礼,即使靳贵有时说话过激,武宗也从不生气,因为在他内心里,是视靳贵如父亲的。当时,靳贵在朝中得罪了一些人,那些人便上书弹劾靳贵,但都被武宗给压下来了。靳贵后来因病归乡,两年后病重去世,武宗亲自到靳贵的老家为他送葬,抚其灵柩默默致哀,他命随行的大臣为靳贵撰写祭文,但大臣们所写的,武宗都不满意,就亲自为靳贵写了一首诗,“朕在东宫,先生为傅;朕登大宝,先生为辅;朕今渡江,闻先生讣。哀哉!尚飨。”言简意赅,却真挚感人。

  古语有“一日为师,终生为父”之说;古人又给予老师极高的地位,“天地君亲师”,苏格拉底辞世时,柏拉图说:“老师死了,我们都成了无父的孤儿。”自古有“师徒如父子”之说,即所谓“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但真要做到这一点,却并不容易,然而,以上两个皇帝,却以自己的言行为这句话做了最完美的诠释,见证了人世间最伟大的师生情。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1版:要闻
   第2版:要闻
   第3版:综合
   第4版:聚焦开学季
   第5版:天下
   第6版:文体
   第7版:荆泉
   第8版:公益广告
晏子答齐王问
张岱迷途知返
古代帝王也尊师
与知之者谋之
滕州日报荆泉7古代帝王也尊师 2022-09-01 2 2022年09月01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