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闲极无聊,又翻起钱钟书先生的《围城》,这本书本已读过多次,仍忍不住又一次拿来翻看,作品蕴含的层面太多,百读仍有味可寻。
钱钟书的《围城》,可以说得上是久负盛名,在很多读者推荐清单中都不难看到它的身影。此部小说一问世,钱钟书便以光芒四射、才情横溢的笔墨震惊了读者,震惊了像他一样正在从事小说创作的同行。美籍华人学者夏志清先生赞誉小说无处不在的幽默和讽刺,在其编写的《中国现代小说史》中称“《围城》是中国近代文学中最有趣和最用心经营的小说,可能亦是最伟大的一部”。
初读《围城》,还是十多年前的大学时光。印象最深的是作者洞察人心的能力和强大的语言表达力,钱老的辛辣讽刺在这部书中体现得淋漓尽致,他最擅长运用恰到好处的比喻,语言诙谐、幽默、透彻、深刻、不加掩饰、不留情面,虽身为知识分子却不为知识分子做一点矫饰,让人在妙趣横生、妙喻迭出的幽默中时不时捧腹。
如今,再读这本书,仍然会在作者看似超然的调侃中忍俊不禁。尽管《围城》所述情节并不朦胧,但给予我们的情感体验远高于语言本身。有人说,《围城》写尽了婚姻生活的真相。我觉得不仅如此,它更是一幅栩栩如生的市井百态图,人生的酸甜苦辣千般滋味均含其中。
读这本书,你会发现,人性中固有的东西历经时代变迁依然存在。书中的那个社会、那些人,离我们今天已过去近百年,但民国时期的方鸿渐、苏文纨、唐晓芙今天还在,他们还活在现世中,他们的影子还可以代入到身边的某个人。如此一来,自己周围的一切,包括自身原来颇为热衷的一些东西,都增加了多重的喜剧色彩。
我想,这就是经典的魅力所在。它能够穿越时空,让我们对身处的社会更加洞察,看待问题更加通透,更能用一种智慧和包容的心态,与世界和解,与自己和解。
王冬梅,市政协委员、市人民法院审管办(研究室)五级书记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