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善读滕州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7
~~~
~~~ 李庆
~~~荐书人:王冬梅
~~~—— 读《三国志·先主传》所感
张善存
~~~—— 品读李娟《记一忘三二》有感
刘天文
2022年09月09日 星期五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百折不挠,玉汝于成
—— 读《三国志·先主传》所感
张善存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所谓“坚忍不拔之志”其实就是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持之以恒执着向前的姿态。有了这一精神和姿态,即使你没有“超世之才”,不能建大功、立大事,也能成就一番事业,实现自身生命价值。反之,即便天赋异禀智商过人,确有“超世之才”,但是不能因势利导,不能持之以恒坚持奋斗,也可能一事无成。“聪明反被聪明误”的教训就在这里。

  在小说《三国演义》中,作为刘氏宗亲,刘备被视为正统与正义的化身,故而小说将他在道德情操方面塑造得非常完美:社会仁德明君的化身,高举道义旗帜的枭雄,仁义爱民,没有缺点。

  但读《三国志·先主传》,让我们进一步认识了真正的历史人物刘备,虽有忠厚的性情,也有仁德的品性,但绝不仅仅是一个“谦谦君子”。比如他曾参与镇压黄巾军起义,借此得官,可见其追逐功名的热忱;他求见不成,杖打督邮,可见其出身草莽的血性;在青梅煮酒论英雄的“鸿门宴”中,他借落匙箸而能巧化危机,可见其玲珑应变的机巧狡黠。 

  小说常常用超越事实的虚构来换取人们的广泛认同,但是,“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有血有肉、有情有欲的刘备,才更符合历史的真实。

  刘备生于乱世,早年家境贫寒,成年后戎马颠簸,四处奔走,前半生常寄人篱下,屡扑屡起。镇压黄巾起义未能得到多少封赏,临危托身徐州尚未立足即遭吕布乘虚而入;徐州被夺后,在小沛又被吕布出兵绞杀;无奈逃奔曹操,却是刚脱狼口又入虎穴;逃出曹操虎口后,只得再次投奔袁绍;直到诸葛亮出山相助,命运才有了转机……一次次被围剿追杀,一次次亡命天涯,一次次寄人篱下,换作常人,即使不崩溃自杀,也早已斗志涣散,泯然于众矣。张大可评刘备是“悲剧英雄”,当之无愧!

  但是刘备毕竟是刘备。他不仅能屡败屡战,还始终保持一种拼搏向前的韧劲,纵使百折千磨,而依然意志不倒、行动不颓,英雄之志不灭。究其原因,除了他过人的武功韬略、智谋眼光,非一般人可及;单说他立志不移、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也是袁术、袁绍、刘表、刘璋、张绣、韩遂等辈无法望其项背的,三国之中也没有一个人像刘备那样经过数十次的挫折才成就伟业。无怪乎曹操青梅煮酒论英雄视其为同类,大有惺惺相惜之味。“折而不挠终有一方天下,仁义与诡诈共体”,张作耀先生的评论一语中的。

  古往今来,像刘备这样始终保持一份不屈的斗志,用坚强和隐忍书写了人生传奇的英雄,代不乏人。远有孔子、屈原、司马迁等古圣先贤,后有杜甫、苏轼、辛弃疾、文天祥、曾国藩等杰出人物,近有孙中山、鲁迅、毛泽东、邓小平等伟大人物,他们无不因坚定的志向和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而成为中国民族的脊梁。

  百折不挠,玉汝于成,不仅仅是成就个人生命价值的普遍规律,也是一个政体、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条件。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史足以说明问题,据不完全统计,从1921年至1949年,牺牲的全国有名可查的革命烈士达370多万人,平均每天牺牲370多人。他们真正用行动诠释了“百折不挠,玉汝于成”的豪情与壮志。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史恰好也是中华民族负重崛起的历史缩影,尤其是近现代以来,苦难深重的中华民族,之所以历尽屈辱文明不灭,饱经摧残屹立不倒,五千年的文化传承永续不绝,而今更是生机勃发,愈发强盛,与代代炎黄子孙骨子里“百折不挠”的奋斗因子是分不开的。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新时代的中国青年应该做的,就是早日拥有“天将降大任于斯人”的觉悟,做好接受“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的准备,树立正确的三观,不忘屈辱历史,永怀忧患意识,带着顽强的意志和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坚定志向,勇担使命,强化自己,经受新一轮的考验和磨练,为实现强国梦和复兴蓝图更加发愤图强。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1版:要闻
   第2版:要闻
   第3版:大家谈
   第4版:城事
   第5版:天下
   第6版:图说
   第7版:善读滕州
   第8版:广告
7
拜读《岁月如歌》感言
《围城》
百折不挠,玉汝于成
匍匐在地的母爱
滕州日报善读滕州7百折不挠,玉汝于成 2022-09-09 2 2022年09月09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