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夫卡说,一本书必须是一把凿开我们心中冰海的利斧。黄山谷说:“人不读书,则尘俗生其间,照镜则面目可憎,对人则语言无味。”热爱读书吧,它会让你的每一天精彩而美好。
我去丽江旅行时,看到木府旁精美的牌坊上,写着四个大字“天雨流芳”,问其涵义,答:纳西音译为“读书去吧”。初闻此语,大为惊艳,如唇齿留香。天上的雨,滴滴答答,滋润万物。而读一本好书,亦如落在心中的雨,温情默默,滋润人的心田。
世间纷杂,而读书宛若来到一片桃花源,只有炊烟袅袅,田园如歌。在读书时,每个人都能寻得到属于自己的“瓦尔登湖”。读书时,内心一片澄净,仿佛忘却了自己所处的困顿与贫瘠,沉浸在书中时,我们就是这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庆山曾说:“太久不写字或写得太少,心会长出苔藓。”读书亦是如此,长时间不读书,就会感觉心中的花园里,草木枯竭,风景尽失,少了很多美好的雅趣。唯有读书,人书一身,在书页中畅游古今,与智者谈笑甚欢,内心中也似乎美好而丰盈。
杨绛先生曾说一个关于读书的观点:读书好比串门儿——隐身的串门儿。想要拜谒有名的学者或是有智慧的人,且无论古今中外,不必事前打招呼,也不怕打扰,直接翻开他的著作,翻开书页就大摇大摆地闯进家门、登堂入室,而且是可以经常去,如果想不看时,不必有客套和辞别。想来,果然是一种隐身的串门儿。
苏格拉底说,一册好书,能够引诱他走遍全世界。我喜欢读余秋雨先生的《行者无疆》。这本书收录了余秋雨先生走过欧洲二十多个国家所写的随笔。他写:“就城市而言,如果所遇所见都年轻亮丽,那一定是火候未到,弦琴未谐。这就像写作,当形容词如女郎盛妆,排比句如情人并肩,那就一定尚未进入文章之道。文章的极致如老街疏桐,桐下旧座,座间闲谈,精致散漫。”颇有深意。而正是读他的书,让我萌发了可以走万里路的梦想。
我喜欢读经典,经典名著有着迷人的魅力,每次读来,都会有开卷有益之感。日本作家斋藤孝谈及经典时说:“经典就好比糙米和鱿鱼干儿,越咀嚼越有味道。”喜欢读古文,特别欣赏古人可以把汉字运用得妙趣横生,字字珠玑,寥寥数言间就可以将细腻的情感呈现出来。
读书亦是一个人的朝圣。读书的人,莫不是忍得住寂寞的人。他们摒弃嘈杂热闹的聚会,而喜欢在柔和的台灯下,静静地赴一场与智者交流之约。是的,他是孤独的。他一个人,捧着一本书,在无音乐无社交的环境中。可是,他根本不寂寞。因为,他的思维穿越古今,在与智人贤者进行着跨越时空的交流和对话。他们竟然可以在交流中,获得了深切的认同。
读书的人,有着坚定的脚步,那份对阅读的执着,总让人感动。有人说:“读书可以经历一千种人生,不读书的人只能活一次。”读书的人,拥有更丰富的人生。岁月的流逝,容颜易老,可是读书却让我们拥有更丰富的内涵。“腹有诗书气自华”,时光带得走漂亮的容颜,却带不走那份因读书而获得的睿智,和高雅的气质与修养。
我想这些都是读书之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