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荆泉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3年02月08日 星期三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管仲的人情

  管仲曾被捆绑从鲁国押到齐国,在路途中他又饿又渴,经过绮乌时向封人(边防人员)讨吃东西,绮乌的封人跪着喂他食物,很是敬重他。看到管仲感激涕零,封人就私下里对管仲说:“你如果流放到齐国侥幸没有死还被齐国任用,将要怎么回报我呢?”管仲说:“如果真像你所说的那样,我仍然要任命贤能的人,使用有才能的人,评定有功劳的人,我用什么报答你呢?”封人听后面带怒色而怨恨不已。

  这则《韩非子》中的故事讲述了管仲大公无私、用人不私的可贵,即使是封人有恩于他,他也不肯丧失原则,值得后世称赞肯定。然而,他这种不近人情的用人之道却不是一贯的做法。

  据《史记》记载,管仲临终之前,齐桓公前往探望,问他:“群臣中谁可为宰相?”管仲含糊其词地回答:“知臣莫如君。”齐桓公直接询问起他心目中的宰相人选来:“易牙如何?”管仲回答:“杀儿子以讨好国君,不是人之常情,不可任用。”齐桓公又问道:“开方如何?”管仲答道:“舍弃双亲却来侍奉国君,不是人之常情,不能接近。”齐桓公接着问:“竖刁如何?”管仲仍然不赞同:“自宫来侍奉国君,不是人之常情,不能亲信。”

  在这里,管仲又着意看重起人情来,认为“杀子以适君,非人情”“倍亲以适君,非人情”“自宫以适君,非人情”。连续三个“非人情”,告诫齐恒公对不讲人情人性的易牙、开方、竖刁不可重用。而当管仲自己受到封人恩惠,却认为讲人情是有害的。这岂不是管仲的自相矛盾,自我变通?

  对于这一看似相悖的问题,如果盯着人情去衡量管仲的做人做事原则,则容易陷于思维参照系的陷阱。实际上,管仲对于封人和易牙、开方、竖刁的人情问题,并非意在人情,而是选人用人的标准和风气问题。绮乌封人对管仲“跪而食之,甚敬”,看似救人于危难,却有着“将何以报我”的企图,其实就是一种赤裸裸的“人情贿赂”。而易牙听齐桓公说没吃过人肉,便将自己儿子杀了,煮熟了给齐桓公吃;开方自从来到了齐国,十五年不回家探视父母;竖刁听说齐桓公后宫无人管理,又怕齐桓公嫉妒心重,就干脆自宫后帮齐桓公管理后宫。

  这三人所作所为,看似感天动地的“忠诚”,但这背后何尝不是以极端的方式对齐恒公施加一种重磅的“人情贿赂”呢?因此,并非管仲对于人情的前后自相矛盾,而是他有着社稷为重、明察忠奸的原则和远见。在他看来,惯于施以“人情贿赂”的,必然别有用心、怀有不可告人之目的,始终在算计着自己的投资回报,一旦达不到预期,就会露出狐狸的尾巴。

  事实上,管仲死后,齐桓公并没有听从他的忠告,还是重用了易牙、开方、竖刁。当齐桓公病重卧床不起时,却无人问津。此时的乱臣易牙、开方、竖刁正忙着另立新君改投靠山,怂恿齐桓公五位公子互相争权,从“不爱其身、不爱其子、不爱其亲、只爱其君”的“忠臣”蜕变成无情无义、忤逆不孝的奸佞小人,以致“停尸不顾,束甲相攻”。英雄一世的齐桓公在权臣和儿子们的争战中孤独地死去,他的尸体在床上放了整整67天,尸体爬满蛆虫。

  现实中,这种古来有之的“人情贿赂”并未失传,尽管不会像绮乌封人“跪而食之”那样呕心,也不会像易牙、开方、竖刁“杀子、倍亲、自宫”那样极端,但小恩小惠的表示,时常坐坐的联系,百般夸赞的迎合,逢年过节的礼节,暗地资助的友情,帮难救急的好意,却是非常普遍的存在,看似对你很贴心、很温暖,其实是冲着权力和利益而来,又如何不是另有所图的“人情贿赂”呢?值得警惕的是,这种温水煮青蛙的“围猎”,更具贿赂的隐蔽性、欺骗性。此时,就需要当事者如同管仲一样,保持清醒的头脑和敏锐的眼力,不为虚情所动、不为伪善所惑、不为假意所误,始终站在公道和正义的一边。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1版:2023滕州两会特别报道
   第2版:2023滕州两会特别报道
   第3版:2023滕州两会特别报道
   第4版:2023滕州两会特别报道
   第5版:2023滕州两会特别报道
   第6版:2023滕州两会特别报道
   第7版:荆泉
   第8版:公益广告
管仲的人情
陶澍的眼光
心理学家郭子仪
齐威王搞“突然袭击”
滕州日报荆泉7管仲的人情 2023-02-08 2 2023年02月08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