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子仪堪称平定安史之乱的第一功臣,活了85岁,就是放在当今,也算高寿了。纵观专制时代,功高盖主的文臣武将极易遭致皇帝的猜忌和权臣的谋害,如韩信和岳飞。玄宗之后,朝廷更是宦官当道,人在官场如履薄冰,郭子仪却能功成身退,安享晚年。
相州之役,大唐九镇节度使领兵60万,围攻被安庆绪占领的相州,竟被驰援的史思明5万精兵打败。军队统帅是观军容宣慰使、大太监鱼朝恩。史思明再陷河洛,西戎逼据长安。身心俱疲的李亨很快一病不起,看样子活不长了,先前的那些宠臣爱卿不见踪影。李亨不禁黯然泪下。只有郭子仪求见。李亨问他不在前线,何故前来?郭子仪说:“老臣受命,将死于外,不见陛下,死不瞑目!”李亨感动极了,哭得像个小孩子:“要不是国危至此,真不想让你走啊。”
郭子仪率军平定了安史之乱,新皇帝代宗李豫听信亲信宦官程元振的谗言,解除了郭子仪的兵权,叫他监修肃宗陵墓。郭子仪不辩解不叫屈,把肃宗生前赐给他的千余篇诏书赐命统统上交,一件不留,二话不说,领命而去。李豫对程元振说,这个郭子仪哪有你说的那么危险啊。程元振嘴巴动了好几下,终究说不出一句辩解的话来。
鱼朝恩想除掉郭子仪,就假惺惺地邀请同游章敬寺,相机行动。凶多吉少啊,属下及家人劝说郭子仪去不得,即便要去,也非得带上卫队不可。郭子仪不为所动,只带了几个家童前往。见到鱼朝恩,郭子仪乐呵呵地说:“外面疯传你今天要加害我啊,我可不信,就带了这几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家童,免得你动手时麻烦。”说得鱼朝恩有些羞愧,只好违心道:“我爱你还来不及呢,哪能害你呢。”事后,连代宗都看不下去了,问他为何不责难鱼朝恩。郭子仪说,此乃小事而已,关乎陛下江山社稷之事才是大事。代宗感动不已。
死在鱼朝恩手上的大臣良将无数,郭子仪却安然无恙。
可仍有不少人告郭子仪谋反。听多了,代宗也不免担心,就经常诏令郭子仪从军中来长安。郭子仪呢,不管身在何处,事有多忙,即刻动身,“朝闻命,夕引道”,还不带一兵一卒,很快就独自一人跑到代宗身边来了。代宗一看,乐了,这个郭子仪啊,脸没洗,胡子也没刮,就问,累坏了吧?都怪我,老是有事没事的,要你往我身边跑。我也不能让你白跑啊。代宗就每次赏给郭子仪很多慰劳金。后来一算,代宗自己都不乐意了,这老家伙已经骗了我不少钱财啦。郭子仪现身长安的次数就越来越少了,同时减少的还有有关他谋反的控告。
郭子仪告老还乡后,不但求田问舍,家里奇货可居,还姬妾成群,日日嬉戏其间。郭家宅院每天门户大开,任人进出,不闻不问。有客来访,郭子仪非但无所忌讳地请客人入内室,还命姬妾们伺候左右。一时朝廷内外,传遍了郭子仪的种种不是。
在这里,郭子仪学了汉相萧何的“自丑”保全法——你若是完人,深受百姓爱戴,那皇帝岂能放心?其祸也就不远了。
但也有例外。一次,御史中丞卢杞前来拜访。郭子仪即令左右姬妾全退入后堂,独自接待。卢杞走后,家人问何故。郭子仪捋了捋花白的胡须,说,这位卢大人铁青宽短脸,扁平朝天鼻,眼小嘴大,相貌奇丑,人称活鬼。你们看到了,肯定要笑他,此人心胸狭隘,必怀恨在心,将来就要加害我们了。后来,卢杞做了丞相,果真为非作歹,害人无数,郭家却无灾无害。
郭子仪辞世,唐德宗悲痛不已,废朝5日,加以追念。又特下诏加高郭墓10尺,以示尊祟。君臣依次到府第吊唁,德宗也屈尊亲到安福门送行。
郭子仪非但为官时屡屡化险为夷,解甲归田后仍旧平安无恙,死后还能享受尊崇,恩及后代,实为不易。简言之,是因为郭子仪熟悉官场规则,极谙君臣之道,懂人心,善揣摩,是个心理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