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时常看见有人在墙壁或者在纸张上乱写乱画,我们把这种行为称为“涂鸦”。按理说写的内容和鸦没有关系,那为什么要称为“涂鸦”呢?
其实“涂鸦”这个词来源于古代。唐代诗人卢仝老来得子,对这个孩子非常喜爱,取名“添丁”。为此卢仝的好友韩愈曾写有一首诗《寄卢仝》,诗中就有“去年生儿名添丁,意令与国充耘耔。”
这个“添丁”非常活泼好动,什么都好奇,愿意涂涂画画,打也不是骂也不是,卢仝也是很无奈,就在《玉川子集·云添丁》中写道:“忽来案上翻墨汁,涂抹诗书如老鸦。”从诗中我们可以看出,这个“添丁”很能捣乱,同时诗句将儿童顽皮天真的神态,活灵活现地表达了出来。
此诗句一出,立刻“涂鸦”就变成了乱写乱画的代名词,被大家传颂和使用,有时候表示自谦也会使用,比如清人徐枋《与杨明远书》云:“外一扇乃幼儿涂鸦,亦以申敬。”
当然古代的“涂鸦”一词没有什么内涵,只是随手为之,可是到了现在,“涂鸦”除了指乱写乱画,有时也称为一种艺术,有的地方还专门留出一面墙,让大家发挥想象“涂鸦”,竟然渐渐成为当地的名片,也蛮有意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