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我们家的挂历有些特殊。那些由妻子亲手制做的挂历,是由上一年的后半本和下一年的前半本拼叠而成的“合订本”,开篇第一张是7月1日,最后一张是次年的6月30日。
我当时不理解:“你干嘛这样,把7月1日当成了元旦?”妻子回答我:“孩子读初二了,这是初中的关键阶段,这一学年要统筹制定周密的学习计划,时刻关注学习进度。”
我恍然大悟,原来妻子过的是“学年”,时间跟着学期走。在这本特制的挂历上,妻子除了用彩笔标注好了法定假期、孩子的生日,还标注了学校的教学周次和教学计划,比如:来校报到、期中考试、运动会、期末考试等“重大事件”的具体时间。妻子用的彩笔也颇有讲究,计划中的日程是绿笔圈注,临近的用红笔,已经完成的用蓝笔。
挂历页面上,有日程提醒,更有走过的足迹。半年下来,尽是密密麻麻的文字,事无巨细,大到兴趣班的开课通知,小到孩子的生病请假。有孩子取得优异成绩的欢欣,也有冲击目标失败的遗憾。总之,整本挂历基本都是关于孩子的事情。
妻子经常边翻看挂历边提醒孩子。如:“这是你们第7周了,很快就期中考试了,要抓紧哦。”“去除周六周日,你再上不到20天的课,这学期就结束了,英语单词都能熟练背诵了吧?”“今年过年晚,下学期的时间很短,要有超前学习的意识。”在孩子的眼中,妈妈比班主任还熟悉学校的教学计划。
在妻子看来,每年的7月1日至8月31日是快乐的“春节假期”。这是一年中最轻松的时段,她会尊重孩子的兴趣爱好,陪伴孩子成长。比如,让孩子去学习游泳,带孩子外出旅行,去科技馆、图书馆等,娱教于乐,不知疲倦。9月1日是整本挂历中非常重要的一天,仿佛是新年伊始的感觉。崭新的一页挂历上面,又是用绿色笔标注好了的日程提醒,新的希望又悄然生根发芽。
我想,等到孩子上了大学,我家的挂历才能恢复到正常的岁序。
这些不太一样的挂历,其中一笔一画标记的旧时光,见证了孩子读书时代踽踽的成长足迹,也见证了妻子抚育孩子的艰辛付出,以及温馨浓郁的母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