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是作家桑格格的一部半自传小说,作者采用独具一格的排版格式将自己前二十多年的人生故事一条条编上序号,串成一根长长的珍珠项链。每一则小故事,都宛如一粒珍珠,在它们的时空里散发着独特光芒。
读这本书,仿佛亲历一个女孩平凡而精彩的成长轨迹。透过诙谐的文字,我窥见了作者那颗温暖的心。
这个温暖的女孩对亲人充满感恩。作者小时候住寄宿幼儿园,一周才能见一次妈妈。但她不仅不怨恨妈妈,反而数着日子盼望妈妈的到来,甚至还想着要送妈妈一件礼物。送什么呢?很快,她想到一个好点子。在别人睡觉时,她顾不得休息,努力地抽枕巾上面花花绿绿的线,为妈妈准备礼物。读三年级时,妈妈病了,她煮了一锅稀饭,又从坛子里捞出泡菜,切碎、拌好,还特意在盘里摆一个众星捧月的图案,请妈妈隆重入席。看到这些充满画面感的小情节时,我的眼眶不禁湿润了。多么有爱的孩子呀!在她小小的身躯里藏着一颗温暖的心。
这个温暖的女孩对朋友重情重义。上二年级时,得知朋友被男生欺负,她义愤填膺,把婴儿时代的红斗篷都翻出来穿上,愤然冲出去为朋友打抱不平。读到这里,我忍俊不禁,但更为她竖起大拇指,小小年纪竟有一副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侠义心肠。上大学时,作者居然还记得小学毕业时同学们做出的十年之约。那年,全班到望江公园玩,大家纷纷约定十年后还要聚到这里再照全班合影。十年后,她赴约去了故地,同学们都没来,她仍坐在原地等了许久才走。看着这个孤独的身影,我的心底浮起淡淡的忧伤。年少时说过的话,谁还会记得呢?然而,她记得。
这个温暖的女孩不仅对亲朋有爱,对世间万物也充满爱。看到花园里的花快要干死了,天还不下雨,她着急地爬上假山,扭转喷头,帮花浇水,直到花儿笑眯了眼,她虽浑身湿透,却终于放心。每次下雨她都要问妈妈,下雨了那些叫花子住在哪儿喃?吃动物饼干时,她说一定要从动物的尾巴吃起,先吃脑壳怕它们会痛。即使在航班上看见一只苍蝇,作者也会怜悯它永远回不去故乡了。在饭局上听见有人要吃穿山甲,她决然离席,默默祈祷穿山甲们一定要窝在洞里藏好。无论是小时候的她,还是长大后的她,对待世间万物总是充满慈悲与怜爱,一颗柔软的心从未改变。
时光飞逝,我们终究会像《小时候》里的“我”那样,历经种种,慢慢长大。然而,我们也可以像《小时候》里的“我”那样,无论生活多么繁杂曲折,始终做一个温暖的女孩,与这个世界温暖相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