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善读滕州 阅见未来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7
~~~
~~~—— 读王宏杰的《乱世人心:从晚唐到五代》
~~~
~~~—— 读《小时候》
~~~—— 读张岱《西湖梦寻》
2023年09月07日 星期四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似幻似真的沧桑旧梦
—— 读张岱《西湖梦寻》

  张岱是明朝遗民,是著名的随笔大家。他对杭州西湖非常有感情,曾写过一篇著名的《西湖七月半》。除了这篇随笔之外,他还写了一本以西湖为描写对象的书,这本书就是《西湖梦寻》。

  在《西湖梦寻》的自序中,张岱感叹道:“我生于此世,却不逢时,于今阔别西湖二十八年,可是西湖没有一天不入我梦中,而那梦中的西湖,也从未有一天与我离别。”由此可知,他对西湖的感情十分深厚,梦里梦外,都能见到西湖的身影。

  在这本书中,张岱并不是单纯地介绍西湖的景物,而是在写景之时,串联起与各个景点有关的传说和典故,从苏小小到三生石……信手拈来,讲完之后再加上精当的评论,令人大开眼界。

  什么时候到西湖游玩最好呢?张岱认为:“春夏时节,门前热闹;等到秋冬,便就冷落;那花开之时,人声鼎沸,喧闹不已,等到寒月之夜,则一时人散,犹如零星;晴朗之日,人如浮萍相聚,至雨雪时节,便只剩寂寥罢了。所以我常常说:最好的读书方法,莫过于董遇‘三余’之论。而最好的游湖之法,也莫过于董遇‘三余’之论。那雪岭寒梅,哪里比不上烟堤岸柳;那夜月皓洁,哪里比不上朝花娇媚;那雨色迷蒙,哪里比不上晴空中的光彩潋滟。这样的西湖美景,唯有那见识高明、善解情意之人,才能够领会。”

  张岱不仅仅是在看西湖,也是在听西湖:“夏日夜,月正可乘凉,将枕席移至亭中,沐浴月光之下,听涧流淙淙之声,仿佛丝竹天籁。张公亮听此清音后,吟林丹山诗云:‘流出西湖载歌舞,回头不似在山时。’是说这水声有自然钟磬之音,早已是歌舞之声,若不流入西湖又能流到哪里去!”从声音的角度去描绘西湖,自是别有一番风情。

  张岱是一位具有真性情的文人,湖心亭是西湖的一个景点,张岱在《湖心亭小记》中记述道:“明思宗崇祯五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当时大雪三日,湖中人影鸟声都没有。这一天初更时候,我叫了一艘小船,穿着裘衣,拥着炉火,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雾凇垂挂,白气弥漫,天色与那云、那山、那水融为一体,上下一白。来自湖心亭,只见有两人铺着毡子对坐,有一小童在旁烧酒,炉火正旺。他们见了我,顿时惊喜,道:‘湖中竟然有这样的人物!’于是拉我饮酒。我同饮了三大杯而作别,问他们姓名,原来他们都是金陵人氏,客居于此,至我下了船,只听那摇船的人喃喃自语道:‘不要说相公太痴,原来更有痴似相公这般的人。’”

  读罢全书,仿佛也跟随作者去西湖游历了一番。“苏堤春晓、平湖秋月、断桥残雪、南屏晚钟……但是从字面上看,这些美景便足以让人浮想联翩。西子湖畔,有多少千秋佳话,明朝遗老张岱用自己亲身经历的生活细节追忆往昔西湖胜景,细腻深情,饱含眷恋。读这本写于三百多年前的随笔,一时看见湖山胜景,一时又看见世事苍凉,才知此书不单单是写西湖的春夏秋冬、雨雪阴晴,而是这些你我都难割难舍、似幻似真的沧桑梦。”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1版:要闻
   第2版:要闻
   第3版:同住一座城 共爱一个家
   第4版:城事
   第5版:天下
   第6版:我的志愿故事
   第7版:善读滕州 阅见未来
   第8版:广告
7
“杯酒释兵权”的历史土壤
闲读的乐趣
做一个温暖的女孩
似幻似真的沧桑旧梦
滕州日报善读滕州 阅见未来7似幻似真的沧桑旧梦 2023-09-07 2 2023年09月07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