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的魅力
人们在人际交往中,肯定会碰到需要自个儿表达某种观点或意图想法等,譬如会议什么的,就要记住“三不离口”。
就是你说话,总是这么来开头:
“今天听了某某老师的讲话,我有三点感想。感想一,XXX;感想二,XXX;感想三,XXX。”
“今天我来参加这个会议,我有三个希望。希望一,XXX;希望二,XXX;希望三,XXX。”
“今天我来参加侄子的婚礼,我有三个祝福。祝福一,XXX;祝福二,XXX;祝福三,XXX。”
“刚才听了某某总的讲话,我有三点启示。启示一,XXX;启示二,XXX;启示三,XXX。”
“我第一次出席你们这样一个活动,好奇有三。好奇一,XXX;好奇二,XXX;好奇三,XXX。”
为什么非要讲三点?
如果你听领导讲话,领导吭哧吭哧讲半天,你却说,“刚才听了领导的讲话,我有一点感想”,你想想,如果你是领导,你听了这话是什么感受?他一定觉得你没好好听。如果你说,“刚才听了领导的讲话,我有两点感想”,你自己是否都觉得欠点?如果你说,“刚才听了领导的讲话,我有三点感想”,你是否觉得最妥当?
这就是“三”的魅力。“一”,单了些;“二”,成双了,但还不丰满;“三”,刚好。正所谓:三人成“众”,三木成“森”、三水成“淼”。
中国人对三情有独钟。“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三字经”“三顾茅庐”“三人行必有我师”“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均有“三”。
汉字的魅力
我们汉语自身的丰厚,怎么强调都不过分。
你有时候看书都不用查字典搜百度,猜都能猜出特别有意思的意思来。举个例子,凡是带“艮”字的,都一定有“止”的意思,但“止”的方向不一样。进退的退,无垠的垠,有限的限,当然有个字很奇怪,狠毒的狠,也是艮字边。狗能知止就叫狠,狗能停下来能忍得住,所以这个“狠”字包含的是忍。你看《狼图腾》,狼在准备出击前要坚忍,不能贸然出击。这叫忍。
银行的银居然也带“艮”,它告诉你什么?在挣钱这事上要知止。别没完没了,人没完没了能成啥呢?汉语这个钱字和犯贱的贱长得多像。我老觉得贱字就是钱字,因为带贝字边。那个贱字才应该是钱。所以把俩字往那一放,就一个理:一个人眼中只有钱,他就只剩一个字了,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