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李林甫担任宰相期间,他对待政敌表面和善,言语动听,却在暗中阴谋陷害,世人都称他是“口有蜜,腹有剑”。其实,李林甫能够统领百官,稳坐相位19年而无人能撼动,靠的可不仅仅是口蜜腹剑这一招,他在掌控人心、驾驭大局方面也是一位大师级人物。
天宝年间,手握重兵,身兼卢龙、范阳、河东三镇节度使的安禄山,深受唐玄宗的宠信,而且他还恬不知耻地成了杨贵妃的“义子”。那个时候,安禄山的权势和声望简直达到了顶峰,仿佛偌大的长安城都盛不下他似的。然而,让人困惑的是,嚣张跋扈的安禄山见了当朝宰相李林甫却一反常态地毕恭毕敬,唯唯诺诺,恍若家奴一般。
这是为什么呢?其实是因为安禄山早就被李林甫驾驭住了。在控制安禄山这个强人时,李林甫用口蜜腹剑的方式显然是行不通的,于是他就在安禄山身上实施了一套三步驭人法。
安禄山作为节度使,远在边关,权势极大,由于缺乏朝廷的监督和制约,在背地里就做出了许多违规的事情。比如,私自招兵买马,扩充军队,抢男霸女,乱建豪宅,鱼肉百姓等,这些事情,他以为上至玄宗下至百官,不会有人知道,但当他向李林甫汇报工作的时候,李林甫却看似漫不经心,实则敲山震虎地将他违规的丑事全盘说了出来。更让安禄山如坐针毡的是,他想要干什么,李林甫都能够把他的想法给讲出来。所以,在李林甫面前,他简直如被脱光了衣服一般,赤裸裸的。这种洞察力太可怕了。因此,每次汇报工作,哪怕是在寒冷的冬天,安禄山都是神情紧张,大气不敢出,经常是汗湿衣襟。
李林甫呢,虽然是通过暗自安插眼线,抓住了安禄山的不少小辫子,但他对于这位手握重兵的节度使并不会太过分,仅仅是点到为止,其用意还是要拉拢他,与之结成联盟。有一次,时值数九寒冬,安禄山又来向他汇报工作,他看到安禄山衣着单薄,忙把自己的锦袍脱下给安禄山穿上。这一细微的关怀,让安禄山大为感动,从此视李林甫为恩相,还当面称之为“十郎”。这个称呼,分量可不轻,在唐代是一种仆人对主子的尊称,意味着言听计从,无话不谈,甘效犬马之劳,也就是说彼此是自己人了。
为了进一步巩固与安禄山的关系,李林甫还向唐玄宗提出建议,为防止在边疆建立大功的将领居功跋扈,以军干政,要多重用像安禄山那种大字不识,政治上孤立无援,对朝廷构不成威胁的胡人将领,从而彻底打破了唐代出将入相的传统惯例。因为,安禄山毕竟只是一个胡人特例,让更多的胡人担任军队里的各级最高长官,这将会导致安禄山的羽翼势力越来越大。当然,从根本上讲,李林甫也是为了自己,他是怕朝中有人一旦功劳大了,威胁他的宰相之位,而安禄山即便是功劳再大,也不可能来到朝中做文职的宰相。这个甜头,使安禄山对李林甫更加感激,却没有想到,也正是这个建议,最终为朝廷埋下了隐患。
以威震慑,以情关爱,以权利诱,李林甫用他的三步驭人法牢牢地把控着安禄山,但在他死后两年,安禄山终于不再忌惮,悍然发动了“安史之乱”,战乱持续八年之久,动摇了大唐盛世的根基,这个锅,李林甫要背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