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纪晓岚《阅微草堂笔记》中,田白岩曾经谈到过江南发生的一个征漕之案,这个案子朝廷杀了好几个人。几年后有一伏法者降乩于其友人家,自言在冥司控告某循吏。友人颇为惊诧问:“某公循吏,且其总督两江,在此案前十余年,何以无故讼之?”乩又书曰:“此案非一日之故矣。方其初萌,褫一官,窜流一二吏,即可消患于未萌。某公博忠厚之名,养痈不治,久而溃裂,吾辈遂遘其难。吾辈病民蛊国,不能仇现在之执法者也。追原祸本,不某公之讼而谁讼欤?”
这个被上司放纵的腐败分子,命丧黄泉才明白是上司的纵容,要了他的性命,这与如今的不少贪官如出一辙,如果当时纪律严明,监督到位,上级领导一旦发现部下有不足之处,及时指出,并限期改正,防微杜渐,那个负责漕运的贪官就不会走到被杀头的地步了。所以,现在如果还有地方政府官员不明智,怕出事,怕亮丑,甚至官官相护,敷衍塞责,存侥幸心理,该处理的不处理,该审查的不审查,该立案的不立案,放纵腐败,其结果照样会是“养痈不治,久而溃裂”。到那时就后悔莫及、悔之晚矣。
如果一个官吏遇到一个好上级,他不但不会走到被杀头的地步,相反还会成为一个好官清官,名垂青史。在清人钱泳的《履园丛话》中,有一篇《铁面御史》的文章,说清正廉洁的“铁面御史”郭琇,在做吴江令时有“墨吏声”,当他的顶头上司江苏巡抚汤斌责怪他时,他勇敢承认并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向来上官要钱,卑职无措,只得取之于民。今大人如能一清如水,卑职何敢贪耶?”面对汤斌这个好领导,郭琇回府,“呼役汲水洗其堂,由是大改前辙”,成了一个万人传诵的好清官。
如果纵容腐败分子,害的绝对不只是腐败者自己,还害了我们的党,我们的国家,我们的人民。正像纪晓岚在《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一》中写的,一个官吏无意中放跑一个女妖后,道士捶胸顿足道:“公今纵之,又贻患无穷矣。”这有点《西游记》中唐僧放走白骨精的味道,纪晓岚认为对妖魅不能讲仁慈,对贪官污吏不能姑息。纵虎归山,麋鹿遭殃;纵容墨吏,百姓受害。对这样的官吏,哪怕有一点苗头,也应该及时拔去,正像范仲淹当年为参知政事时一样,把那些不称职的监司,一律从名册上勾去。勾去这些人,就等于拔去一些祸根,除去一些祸害。
“一笔勾掉,一家人要为之哭泣”。面对富弼的质疑,范仲淹回答得非常干脆:“一家哭比一路哭哪个更好?”是呀,清除一个不称职的监司,只是一个家庭在哭泣;不清除这样不称职的监司,会有一方百姓要哭泣。一家人的哭泣和万家人的哭泣,当然应以万家为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