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的开国功臣寇恂,出生于士大夫家族,字子翼,上谷昌平人。
谋士邓禹对刘秀说:“以前高祖曾让萧何守住了关中,大部队才能专心开辟疆土、成就大业。若启用寇恂,我们必能守住河内。”出于对邓禹的高度信任,刘秀任命寇恂为河内太守,行大将军事。结果寇恂不鸣则已、一鸣惊人,超额完成了任务。
寇恂在理财、管家方面,类似萧何。晚清著名学者李景星曾评价:“光武之有邓禹,犹高帝之有张良也;其有寇恂,犹高帝之有萧何也。大业之成,于二人深有赖焉。”萧何是个纯粹的文人,寇恂还很会打仗。镇守河内时,他组织力量数次粉碎对手强有力的攻势,和冯异率军一道战胜了更始帝的大将朱鲔。同时,他还能为前方部队源源不断供给军用物资,共计箭两百万支、马两千匹、粮食四百万斛。刘秀这才知道自己捡到了宝。
后来,寇恂担任颖川太守,政绩卓著,当地夜不闭户,赢得众口称赞。他离任后,有一次陪同光武帝再到颍川时,当地的盗贼一听说他要来全部销声匿迹。老百姓就直接向刘秀请求,再借寇恂留任一年,光武帝应允。在寇太守那里,没有关系户,为严明纪律,他曾处死大将贾复的一个得力助手,贾复表态将与寇恂势不两立。为了大局,为避免冲突,寇恂学习蔺相如躲廉颇,不与贾复见面,尽量减少冲突,其苦心被刘秀得知,光武帝亲自调解,寇贾二人最终握手言和。
名列云台二十八将之五的寇恂,病故后谥号威侯。清朝王夫之曾称赞他是“出可为能吏、入可为大臣”者。唐代诗人杜甫在《奉寄章十侍御》诗中写道:“湘西不得归关羽,河内犹宜借寇恂。”后人常用“借寇恂”的典故来比喻官员政绩卓著,深受百姓爱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