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勣(594年-669年),字懋功,原名俆世勣,唐朝初年名将,与卫国公李靖并称。当初,李勣追随李渊父子南征北战,出生入死打天下,为唐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唐高祖李渊赐他姓李,改名为李世勣,也是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并封他为英国公。
唐太宗时,李勣做了宰相,整日公务缠身,很少有机会还乡省亲,当然与亲人相聚的机会也少之又少。直到晚年,李勣告老还乡后,才有机会顺道去探望他年老的姐姐。
当时,李勣的姐姐正巧生病,躺在病床上吃不下饭,喝不进水。李勣看到后,心疼不已,便留下来照顾姐姐,并且每天尽心尽力地伺候,还亲自下厨给姐姐淘米煮粥喝。不过,由于李勣也年事已高,在做这些事情时并不轻松,时间长了累得腰酸背痛。有一天,李勣蹲在灶旁,将烧着的柴火往炉子里送,一阵风吹来,躲闪不及,竟然把长胡须烧着了。姐姐看到后立即劝弟弟道:“家里有佣人,像这样的活还是让他们去做吧,何必劳驾你这个国公辛苦到这般地步呢?”
听了姐姐的话后,李勣走到姐姐的身边,认认真真地回答道:“我不是因为没有人的缘故,而是必须要这样做。因为现在姐姐你老了,我也老了,我们姐弟俩在一起的时日不多,我为姐姐煮粥的机会也是越来越少,趁着我还有力气伺候你,我便要亲自为你煮粥,想必今后这样的机会不多了。”李勣一番真诚的话,听得姐姐眼里顿时涌出了眼泪。
现实生活中,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我们往往对上司、朋友甚至是陌生人,表现出一副彬彬有礼、亲切随和的样子;然而,当我们转过身,在面对自己的父母或家人时,展现出的却是一副不耐烦、话不投机半句多的颐指气使的神情。李勣对姐姐无微不至的照顾,给了我们很大的警醒。
宋代林逋在《省心录》中曾言:“内睦者家道昌,外睦者人事济。”意思是说,家庭内部和睦,家道就会昌盛;能与外面的人和睦相处,事情就能成功。所以,只有对待亲人像对待上司或朋友那样,你才真正学会了担当,学会了与人交往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