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荆泉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4年05月31日 星期五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徐元庆的“礼”“法”之争

  武则天执政时期,京城发生的一桩谋杀案,在当时引起了很大的震动。

  御史大夫赵师韫,曾经在下邽县担任县尉。下邽县有个人叫徐元庆,徐元庆青年时期,父亲因为犯案,被县尉赵师韫抓捕并且正法。父亲的离世,让徐元庆和家人陷入了悲惨的境况之中,也在孝顺父母的徐元庆心中埋下了对赵师韫仇恨的种子。

  几年后,赵师韫升任京官。徐元庆为报杀父之仇,也悄悄来到了京城,并且改名换姓在驿站做驿夫,等待时机杀掉赵师韫,为父报仇。

  徐元庆在驿站整整等了几年,终于有一天,机会来了。赵师韫因为公事出差,来到了徐元庆所在的驿站。徐元庆抓住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手刃赵师韫,终于报了杀父之仇。案发后,徐元庆并没有逃走,而是主动到官府自首。

  此案一出,关于徐元庆到底是孝子还是凶犯,是该杀还是该予以表彰的问题,在当时的民间和朝廷都产生了激烈的争论。朝廷中占上风的观点是,徐元庆应该受到表彰,至少应该无罪释放,因为徐元庆是为了尽人伦之孝而替父报仇,才走上了杀人的道路。不少大臣纷纷上奏,要求赦免徐元庆的罪行。信佛的武则天念其孝心,本来想赦免徐元庆的死罪,但这时陈子昂提出不同意见。

  陈子昂认为,徐元庆之案,案情清楚,属蓄意谋杀。按照当时的法律,应该毫无争议地判处死刑,只有判处死刑,才能体现法律的严肃性。但是,徐元庆这样做却是为父亲报仇,确实是对父亲的一片孝心,其孝心感天动地,足以令日月变色。因此,陈子昂建议,在对徐元庆处以极刑之后,还应为他举行盛大的表彰会,以颂扬他的一片孝心,并且昭告天下。

  陈子昂的建议,巧妙地解决了“礼”与“法”的冲突,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可。最后,徐元庆杀人案也就按照陈子昂的建议结了案。

  但是,几十年后,柳宗元又对此案的判决产生质疑,当时陈子昂早已作古。柳宗元认为此案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如果赵师韫虐杀无辜,地方官又不追究其罪责,反而官官相护,徐元庆无法通过法律途径获得正义,转而处心积虑报仇杀人,“是守礼而行义也”,则不应处死徐元庆;如果徐元庆的父亲本身犯罪,赵师韫杀之,并不违背法律,则其“非死于吏也,是死于法也”,徐元庆是罪有应得,不应对其进行表扬,“执而诛之,所以正邦典,而又何旌焉?”

  其实,徐元庆不过是唐代时一介草民,但他的案子因陈子昂和柳宗元的讨论而留名青史。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1版:要闻
   第2版:要闻
   第3版:综合
   第4版:城事
   第5版:天下
   第6版:健康养生
   第7版:荆泉
   第8版:公益广告
能臣丁谓
徐元庆的“礼”“法”之争
为“纸上谈兵”说句话
阮籍上东平
滕州日报荆泉7徐元庆的“礼”“法”之争 2024-05-31 2 2024年05月31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