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荆泉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4年05月31日 星期五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为“纸上谈兵”说句话

  长平之战之后的两千多年来,纸上谈兵一直是个贬义词,形容那些只会死背兵书、夸夸其谈、却不能灵活运用的将军。后也指那些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的人。

  其实,纸上谈兵也是不能一棍子打死、一概否定的。不夸张地说,史上那些名将都经历过纸上谈兵阶段。韩信刚到汉营,一仗未打,寸功未建,为什么会被视为军事奇才,值得萧何月下猛追,刘邦筑坛拜将?就是因为听了他的一阵白话,夸夸其谈,虽然也说得头头是道,有条有理,但毕竟还是纸上谈兵。

  诸葛亮一出山就被拜为指挥千军万马的军师,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就是因为刘备哥几个在南阳卧龙岗听了诸葛亮的纸上谈兵,议论统兵方略,打仗要领,这件事还被后人美化为“两表酬三顾,一对足千秋。”

  王阳明本是读书人,十几岁时就背着教书先生舞枪弄棒,二十几岁时苦读兵法,几乎看遍了所有的兵书战策。每当他领悟新的战法,还会用果核练习摆兵布阵,常被人嘲笑为纸上谈兵,但这样的演练帮助他掌握了不少兵法韬略,为他在日后的战场上挥斥方遒,百战不殆奠定了重要理论基础。

  古今中外所有的兵书都是纸上谈兵,几乎所有的将军都有过纸上谈兵的经历。南宋副元帅宗泽曾与岳飞纸上谈兵,探讨战法,岳飞说兵法关键是要灵活运用,理论联系实际,“阵而后战,兵法之常,运用之妙,存乎一心。”意即一个将领最重要的是善于知己知彼,临阵应变,才能出奇制胜。宗泽听了点头称是,更加欣赏岳飞的才能。

  一般来说,纸上谈兵是带兵打仗的第一阶段,也是必经的准备阶段,学习的是理论知识,基本原理,要求的是熟读兵书,融会贯通;第二阶段是实践阶段,要去战场上真枪实弹地干,经风雨见世面,用兵书来指导打仗;第三阶段是总结提高阶段,打了几仗后,有胜有败,就要认真总结,弄明白胜在哪里,败在何处,慢慢成为一个有经验的将军;第四阶段是升华成熟阶段,只有到了这个阶段,才有可能百战百胜,所向无敌,做常胜将军。就像历史上的吴起、白起、廉颇、李牧、乐毅、王翦、卫青、杜预、李靖、岳飞、戚继光等名将。

  而纸上谈兵的著名代言人赵括、马谡,其悲剧是他们只停留在第一阶段,第二阶段还没有来得及磨炼,就身败名裂。如果假以时日,给他们点锻炼机会,让他们从战争学习战争,从失败中吸取教训,说不定赵括也可以成为像父亲赵奢一样的优秀将军,马谡也可以成为像诸葛亮一样的军神。可惜,赵括碰到的是已进入第四阶段的大神白起,马谡碰到的是久经沙场的司马懿,足足差了两个段位呢,实力悬殊太大,那就一点机会都没有了。

  当然,有的人是军事天才,可以超常规发展,一步到位,不必按部就班,逐级上升。譬如不世出的名将霍去病,汉武帝曾劝他读点兵书,他说那都是几百年前的老古董,没啥作用,作战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决断。别看他既不读兵书,没经历纸上谈兵阶段,也没经历在实践中磨炼阶段,但十八岁一上战场就立下奇功,勇冠全军,封爵冠军侯。你说他运气好吧,人家后边的几仗一仗比一仗打得漂亮,不能都是运气起作用吧?因为战功太大,最后弄得汉武帝都无法封赏了,给他盖个豪宅吧,他还来一句“匈奴未灭何以家为”。但霍去病是天才,我们都学不了的,要想成人、成才、成器、成功,还是老老实实从纸上谈兵阶段开始吧。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1版:要闻
   第2版:要闻
   第3版:综合
   第4版:城事
   第5版:天下
   第6版:健康养生
   第7版:荆泉
   第8版:公益广告
能臣丁谓
徐元庆的“礼”“法”之争
为“纸上谈兵”说句话
阮籍上东平
滕州日报荆泉7为“纸上谈兵”说句话 2024-05-31 2 2024年05月31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