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荆泉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7
~~~
~~~
~~~—— 读《心闲天地宽》有感
司德珍
~~~ 单文敬
~~~—— 读陆晓娅《旅行中的生死课》
仇士鹏
~~~—— 读李清源小说《窑变》
李季
2024年06月27日 星期四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浴火窑变终成器
—— 读李清源小说《窑变》
李季

  中国是瓷器的故乡,瓷器以其绚烂多彩的图案和精美的工艺制作,成为中华文化的瑰宝。作为中国古代五大名瓷之一的钧瓷,同样凝聚着千百年来无数工匠的智慧和技艺,具有丰富的历史内涵和文化价值。李清源长篇小说《窑变》聚焦的正是钧瓷艺人重现钧瓷华光、复兴钧窑产业的百年故事。百年时光,天翻地覆,从大清倒台到民国建立,从军阀混战、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到新中国成立,历史进程中的每一次“窑变”,都牵系着匠人们的命运起伏和每个家庭的悲欢离合。瓷器发展与国之兴衰紧密相连,家族史与钧瓷史交相辉映,《窑变》以其独具魅力的书写为时代留下了一份厚重的历史证词。

  “人性如钧瓷,入窑一色,出窑万彩;命运如窑变,七分天工,三分人巧。”19世纪末,钧瓷的窑变工艺已经彻底失传,翟家第一代弟兄俩翟日进和翟日新,逃难至神垕镇谋生,翟日新误打误撞发现窑变密码,烧制出窑变瓷器,随即引来各色人等的觊觎,奸商坑蒙引诱,官府强取豪夺,士绅残酷压榨,土匪野蛮掠夺,师徒、兄弟反目成仇。钧瓷本是人间至美之物,却纤毫毕现照出人性之恶。“信荣枯之有代,知美物之易伤。”亲情、友情、爱情如瓷器般易碎,碎成利刃般的瓷片,终究伤了别人,更伤了自己。

  翟家五代人的命运与钧瓷密不可分,他们因为掌握了钧瓷窑变绝技,纷纷陷入厄运。从翟日新、翟日进到翟光烈、翟光照,从晚清到民国再到当下,五代人赴汤蹈火,在种种磨难面前痴心不改,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也要坚持烧窑,把窑变技艺传承下去。不管时代如何变迁,艺人们依然心有操守,坚守礼义廉耻,这正是祥龙鼎的四足所代表的是国之四维。

  百年来,神垕镇的人为钧瓷痴,为钧瓷狂,为钧瓷辛勤奔波,为钧瓷前赴后继,如月清、月明、月白,如华胤、华胄、华胜,如旦宁、旦宝,他们跟祖辈一样与钧瓷纠缠一生,或玉碎或瓦全,皆如钧瓷一样在磁窑里浴火一生,最终成就了钧瓷窑变大业的方兴未艾。

  “世无不变,唯变不变。”《窑变》不仅是一部文学作品,还是一部革命发展史,也是一部中国传统工艺技术变迁史。故事紧紧围绕复兴“窑变”之法这一根主线展开,百年来,五代人,悲欢离合,苦痛忧思,皆未离开这个“变”字。钧瓷贵在窑变,窑变之义,在于釉呈多彩,幻化万相。在时代之变与钧瓷窑变之间,全书的要旨是人之变迁,是世道人心,是人心中的千山万水和色泽变幻。

  古今一脉,上下求索。《窑变》融知识、历史和传奇、命运于一体,以家族五代人的命运遭际,展现传统技艺的时代境遇,既有对现世的犀利观察,也有对前生的深邃解读,可以称之为“中原大地上的钧瓷编年史”。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1版:要闻
   第2版:要闻
   第3版:综合
   第4版:城事
   第5版:天下
   第6版:话题
   第7版:荆泉
   第8版:广告
7
荆泉
文字里面觅安宁
书海拾贝
面向日落,追问日出
浴火窑变终成器
滕州日报荆泉7浴火窑变终成器 2024-06-27 2 2024年06月27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