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大宝三岁半,刚上幼儿园。从一岁半开始,我就给她读各种绘本,一年差不多能看一百多本。这样大量的阅读,不仅开阔了她视野,还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了她的日常表达。如今,她讲话时偶尔蹦出的词或句,往往出乎人的意料。
有次过节,先生买回一束花送给我。大宝非常喜欢这束红色的玫瑰花,每天从幼儿园回家都会围在桌边看一会儿。
这天,她一进家门发现花瓶里的花没有了,便问我:“妈妈,花呢?”我刚想说“花凋谢了”,又怕她听不懂“凋谢”这个词,正好我那会儿在忙,没功夫给她多解释,就随口说了句:“花坏了,不能要了。”她眨了眨眼睛问我:“是谢了吗?”这让我有点儿惊喜,我好像没有教过她这个词啊!见我没吭声,她连忙又说:“是枯萎了吗?”我笑了起来:“‘枯萎’这个词你也知道?”她看出了我的惊讶,凑到我跟前,睁大眼睛看着我,连说了好几遍:“是枯萎了吗?是枯萎了吗?”这故意显摆的语气,把我笑得前仰后合。
有天,先生接大宝放学回来,马上给我说:“刚才在放学路上,圆圆跟几个不认识的小朋友玩了一会儿,她竟然主动给别的家长讲自己家里有多少人,爸爸妈妈叫什么,妈妈的手机号是多少。”我听后一惊:“天呐!把什么都给别人讲了,以前不是教过她不能给陌生人讲这些吗?”先生笑着摇摇头:“可能是忘记了,我已经给她又强调了一遍。”过了几天,先生给我说:“圆圆今天表现得真棒,刚才跟别的小朋友玩,她记住了我们的教导,没有说家里的信息。”这时,大宝抬头看着我们,十分认真地说:“我只是跟他们聊了些家长里短。”我和先生都笑了起来,没想到她居然会用“家长里短”这个成语。
我问大宝:“‘家长里短’这个词你是听谁说的?”她回答说:“《西游记》里的小妖怪说的。”哦,果然是《西游记》!
从三岁开始,我们就给大宝念《西游记》绘本,她喜欢得不得了。后来,我又在网上找了全套儿童版《西游记》放给她听,她早上一睁眼就要听,晚上睡觉前也要听,反反复复听了不下五遍。渐渐地,她时不时便会冒出一两句《西游记》里的话。她会对着爸爸一拱手“拜见父王”;遇到麻烦事儿便说“这可如何是好”;还会追着妹妹喊:“嘚!你往哪里逃?”
有次,大宝跟一岁的妹妹玩,摸到了妹妹圆鼓鼓的小肚皮。她对我说:“妈妈,妹妹的肚子软软的。”接着,她又挠了几下妹妹的小肚皮,笑呵呵地说:“灵山拜佛祖,南海拜观音,家里挠妹肚。”我听后顿时怔住了,还以为我的耳朵听错了,又让她说了一遍。
我时常也会跟着大宝听一听《西游记》,但“灵山拜佛祖,南海拜观音”这句我咋想不起来在哪里出现过,估计是因为没有用心去听。可见大宝听《西游记》听得认真,记得仔细。
事实上,令我惊讶的还不仅是因为她能记住《西游记》里的句子,而是她会根据这个句子来仿句。“家里挠妹肚”与前两句形成了对仗,让我惊喜地看到这个三岁半的孩子还是有一些语言天赋的。
最近,我从图书馆借回来了《哪吒闹海》和《葫芦兄弟》的绘本,于是,大宝又被哪吒和葫芦娃的故事给迷住了,每天晚上都缠着我念给她听。
阅读是一件愉快的事情,希望每一个孩子在成长的道路上,都能体会到阅读的乐趣。热爱阅读的孩子,不仅能从优秀的书籍中学到知识和道理,还能从中汲取好的语言表达。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学会了共情,理解了世界的多样性,逐渐形成了独立而成熟的价值观。愿每个孩子都能在好书的熏陶下快乐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