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去春来,万物萌生;春雨惊春,季节轮回;阳春三月,春和景明。走进清明的春天,动感十足,而且节奏分明,每一种生命似乎都伏在自己的周期里律动,清明时节尤其显著。
河边的垂柳是大地的舞者,此时已脱去鹅黄底色,绿裙纷披,随风摇摆。那轻垂的绿丝绦,犹如少女的柔发,散发着一种难以言表的婉约美。嫩绿的枝条上柳花在潜滋暗长,花叶同生,又一个柳絮飘雾满天飞的季节即将来临。
麦田里早已绿意盎然,刚刚经过一场漫灌,地下水汩汩淌进麦垄田间,齐膝深的麦子咕咚咕咚正喝个饱。你若肯俯身麦田,一定能听到麦子拔节的声音。
道旁树都换上了新绿。绿植新长高了一层。小草正忙着抽叶缀绿。枯死了一冬的柿子、枣子、楝子、山楂、石榴、梨树们,也都冒出了新芽,吐出了新绿,争先恐后地抢占新的地盘。
更不要说各种花儿了,纷纷绽放自己的美丽。早开的迎春黄了又黄,洁白的玉兰一朵比一朵饱满,成片的桃花鲜艳夺目,雪白的杏花随风飘舞,通身的紫荆花鲜红绚烂……她们争相斗艳,你追我赶,俨然一场鲜花的盛宴,汇成了一片颜料的海洋。
姹紫嫣红百花放,千红万紫春天来。此刻此季,每一片绿都是生命的启程,每一朵花都是春天的象征,每一个轮回都是大自然的杰作。
“是月也,生气方盛,阳气发泄,句者毕出,萌者尽达。”(《礼记·月令》)春日苏醒,草色青绿,看似宁静的大地,实则涌动着一股股难以抑制的生命力。尤其阳春三月,清明前后,各种生命悄然萌动,阳气阵阵发散,卷曲的、直立的新芽都争相出土生长。藤蔓的枝头上正一天天膨大,各种植物的体内正发生着奇妙变化,各式芽苞和花蕾向世界宣示:来自季节和生命内部的律动和力量已不可遏制,生长和绽放的欲望随着树液流速的加快而日益急切。
清明时节的雨水,比金子还金贵!东风渐劲,春雨既降,万物化育,世界一新。绿的更绿了,红的更艳了,黄的白的粉的更肥了。
此时的春天,不仅是大自然的盛宴,还是人类心灵的洗礼和精神的启蒙。随着阳气回升,气温渐高,那些冬日里囤积的拘谨与压抑,沉闷和不畅,都会被春风吹散,被阳光融化。于是,足足忍受了一个冬天的寒冷、寂寞和死神威胁的人们,开始走出家门,走向广场和公园,走进青山绿水,去感受春天的气息,体验生命的美好。
老人们不妨伸伸腰肢,打打太极,中年人可以练练疾走,做做运动,青年则适合远足旅游。春天是孩子们的乐园,不管在广场嬉戏,还是在田野上奔跑,甚至在运动场追逐,他们都能拨动活泼清脆的音符,带来希望和畅想。在这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季节,只要行动起来,谁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风景,都能在这个春天被注入新的活力。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古人春秋两季祭祀土地神的社日今天我们看不到了,但旧时王谢堂前的小燕子仍会如期飞来,梨花落尽迎来清明的节奏千年无异。与其说这是文化的传承,毋宁理解为是自然的脉动,亘古不移。
每年春分后第十五日为清明节,此时桃红杏白,柳绿山青,梨花绽开,吹面不寒,天地间一派清明气象。这大概就是“清明”的含义吧——清爽明净,天朗气清,气清景明,万物皆显。作为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二十四节气之一,清明的地位非同一般,单是这两个字在唇齿间一缠绵,便有种清朗明净的感觉。万物洁净,生机旺盛,吐故纳新,气温渐高,大地呈现春和景明之象,正是郊外踏青的好时节。今天的清明,不仅是祭祀先人的重要日子,也是农耕活动的关键时节。
人生天地间,世事纷扰,历经多少风云变幻,凡来尘往,有太多飘忽不定,若能葆有一颗“清明”之心,淡去荣辱浮尘,智对人生顺逆,明了何去何为,便不难抵达人生的清明之境。
“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岁时百问》)是月也,树木始华,云霓始灿。此后,应该不会再有寒冷的日子了吧。